关灯
护眼
    余渔这边舞台剧的准备工作其实进展得并不顺利。

    陶乐选中的几件需要特别展示的文物,尤其是服饰类的,对刺绣的要求都不高,比如素纱单衣,主要还是考验纱织水平。

    余渔上次去长沙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就特意关注了一下素纱单衣,查的资料也相对来说比较多。

    素纱单衣是交领、右衽、直裾式,袖较宽,重才48克,薄如蝉翼,据介绍折叠后不盈一握,当然这个现在也没有人能够上手去亲自感受一下了。

    “素纱单衣是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纬密度每厘米就有40根至50根纱,”余渔把电脑里的资料放大来给他们看,“密度稀疏,孔眼里充满织物的表面,所以纱的质地非常轻薄,古人形容的‘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有了素纱单衣做代表,就能知道一点儿都不夸张了。”

    易绪之特意弯腰凑近去看,然后说:“这个我也帮不上忙。”

    专家发言更简单质朴,可以就是可以,不行就是不行。

    “所以我得去找找看,现在能够做到这个技术的纺织厂,”余渔说,“不过这个我已经有头绪了,有个朋友的公司刚好旗下有纺织厂,他自己平时的工作接触不到这些一线,所以我们需要自己去看看。”

    这就是陶乐为什么一定要请易绪之亲自到的原因。

    “T形帛画的帛,我们也想如果能在一个地方制作就在一个地方制作,至于他们的成品适不适合,就得绪之哥你亲自去把关了。”

    易绪之在这方面从来好说话,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什么时候去?”

    没想到余渔从电脑桌前站起来,说:“就现在,我刚和我朋友联系过,他马上过来接我们去工厂。”

    这未免太快了些。

    余渔这位神奇的朋友,就是陶乐曾经见过的那个晁新舟,他这次过来并不是自己开的车,司机还特意下车来替他们开关车门,除了晁新舟本人以外,其他人都非常不适应。

    易绪之直接拒绝道:“不用麻烦,我可以自己来。”

    有他开了这个头,之后余渔和陶乐也就都纷纷拒绝起来。

    司机有些为难地看了一眼晁新舟,晁新舟就笑眯眯地说:“要不你放假吧,我来开车就好啦。”

    看排场确实像个霸总没有错,但是他的表现时时刻刻都透露出可可爱爱的样子,陶乐已经不是第一次觉得他这个人相当神奇了。

    但是看余渔的表情像是已经不意外了。

    司机居然还真就这样提前下班了,晁新舟亲自当司机,不过因为业务不太熟,要求余渔坐在副驾上指路。

    余渔还开了个导航,沿路告诉他“这里转弯”,“马上就要转弯了先便道”,配合非常默契,明显不是第一次这样搭档了。

    陶乐和易绪之坐在后座上,两个人都觉得很新奇,但也没有一个人说什么。

    好不容易七弯八拐地到了地方,远远就有负责人迎上来接待。

    晁新舟下车之后松了口气:“终于到了,你们这里可真不好找啊。”

    负责人头顶三条黑线,心想这地方不是您亲自选址才来建厂的吗?

    但他当面肯定不可能直接吐槽,还是只能笑脸相迎问道:“晁总,现在就去车间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