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样一种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即便不是嗤之以鼻,也早就不把它当成真事看了。

    今天,与父辈们在一起生活起居之间,对于老人们有时还会表现出来的那份艰苦朴素的“作派”,一旦被我看在眼中,简直就是“气不打一处来”。然而,在教育子女时,却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像父母当初要求我自己一样,再去强求自己的孩子。

    汽车是一种文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经济文化、消费文化。

    每年秋冬的肃穆萧杀,总会让我多愁善感的性情,愈发地郁闷难耐。除此以外,那年终必致的总结、考核和评奖,且不论自己一年来工作干得究竟如何,而单位中年复一年这样一些琐碎芜杂的事情,仿佛故意地给这种“抑郁情节”雪上加霜似的,使整个人儿简直烦得都有些走样了。

    对于每年秋冬季节来临时,在心理情绪上的这点自知之明,我已经清醒了有些年头了。心气浮躁之际,开车最容易出事。对此,我也心中有数,并时常警醒自己。所以,近来开车的时候,不单是瞪大了眼睛,而且也格外地谨慎小心起来。尽管已经有了如此模样的清醒和谨慎,但心理上却依旧踏实不起来。于是,我又主动去找了干保险业的高中同学,把那迟迟不想买的第三者保险,也补齐了。

    事情是这样想的,也就这样地去做了,话说得也像是格外地轻松与明智。但是,这里面不得不牵扯到一点俗事儿,那就是“钱”啊!

    自从开上了自己的私家车,车辆的路费和油耗,尽管对工薪阶层来讲,已是个不小的负担,但这一点终归是个“死数”。其实,说起开车的真正负担,却是来自一些无法预计的“变数”,而像这样一些“变数”现今又实在是太多了!

    磕磕碰碰、坏件爆胎,加强保养,注意留心,即来之,也不得不安之。违章驾驶,漏税补交,利己利人的事,若明知故犯,受教育时要“罚款”还要“多跑点腿”,也算是应该的吧。事实上,真正让人恼火的是办事时无处停车,瞧了个空,停了“放了屁的时辰”,不是再三催费就是一再恐吓,甚至车都被拖走了,还不知找哪个部门去要。审车时,才开始告儿你“某年某月某一天某个时分”违章录像在案,且不管是谁干的,罚款办班的只能是车主你自己去;至于快车道、慢车道、单行道,不管你知道不知道,罚你“不长眼、不知道钱重要”。

    怪不得而今社会上,说起那些有了私家车的人是“玩车的”,而不说是“买了车的”。因为,就是一般人多能买得起的车,你可能就“玩”不起。而玩得起的,又由于里面不仅仅有钱的因素,更因为充斥着随之而来的亲情、友情、爱情的眷顾,还伴随着无形有影的权势、地位、名声的攀比;更加之,纠缠其间的必须走“门子”、拉“关系”、有来有往的牵挂,甚至于无数合理而无情的法规、款项、禁令等等的纠缠。仅仅只是其中的这一切吧,都使得玩弄者和被玩弄者,乐此不疲,疲于应付,以至于一切刚刚起步,就露出了不堪负重的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