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985年9月11日周三晴

    未写日记已有十几天了,回校后,总想把现实的或利于现在和未来的事情做好。即便就是真想在学习上取得立竿见影的好成绩,也是困难重重的。无论在行动上还是思想上,都存在障碍。这其中主观和客观的困难都有,仅主观上的问题,必须要自省和修行才能够克服。

    1985年9月19日周四

    学习贵在掌握方法,口谈非也!关键之在于实行。而实行之关键在于强劲用心,强劲用心之关键在于心清意净、反馈思想。

    所谓现代一般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之论,是人们掌握意向知识、提高智能才干的最有效指导方法和思想。然而,单单强调一如既往的刻苦用功、专心致志,虽为一些社会成功的有效法则,但这样的成功往往不过就是在一种无意识中获得的进步。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确实为历史上无数学习者的成功经验,但其中不可不说有太多盲目的成份。现今有许多人潜心研究并苦思冥想如何能够保证学习成功的办法,这里面不都是懒做偷闲、惧苦怕累的心理作祟。其中,确实有着对新型学习方法及其方式的关心和探究。在类似这方面的一些钻研和探索的工作性质,即可说是针对老式学习方法、思路上的改进和发展,或可讲是在如何掌握知识上的“进化”,也可曰其为文化或教育领域的深层“改革”。

    前几日,阅《世界历史研究动态》中一文,所谈论的是“用一般科学方法来研究历史”的方法问题。我想,人们可以从自然社会进步的步骤、程序和机理上,有所借鉴,获取启迪,并将其应用于历史、文化、科学发展方面的比较研究。

    每个学生,一般面对的是这样一些问题:“如何掌握现有的基础知识?”“如何能使现有知识服务于未来?”“如何克服现有知识老化以及适时更新的难题?”究其因果关系原理,类似正、反馈。其实,针对这样一些问题,人们真正需要去思考和应努力去解决的却是:“我们应采取何种方法、方式进行读书、听讲和做功课练习,才有利于知识在大脑里的记忆和储存。”在此也可以看出,生物学的深层研究,对于未来的人类和社会,都极具价值和意义。所以,人云“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绝非空谈也!

    1985年9月21日周六

    现今,自我思考的问题究竟是深刻还是肤浅呢?

    对周围的事情,自己也逐渐形成并习惯了“以慢待慢”的节奏和姿态,而内心唯克制、压抑而已!

    书看得少了,日记也渐无言。学习方法的摸索,大概也过于急欲求成了。由此,又导致情绪上的起伏不定。当自持、自警之!

    近日思,一人立世,所作所为,可粗分为政治、科学、艺术。凭吾状态,当择后者。过去常思考虚幻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现象的对立统一。其实,它们之间是无甚差距的,对立统一现象于大千世界之中无处不在。

    《淡漠》

    ……叹无为

    不知是品质的缺陷

    还是上苍的捉弄

    往昔的炽情

    却也要散漫、消融

    莫非失去了灵性

    唯留下又一个麻木的生命

    1985年9月22日周日晴

    上午读书,午睡少许,暮刚考入青岛的同乡来,随其参观海洋大学,并择该校一教室读书片刻,夜深归寝。

    阅日记,自省近期状况,行为意识总处于徘徊之中,言谈举止上与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差距很大。

    得一体会:常言“时代成就英雄”“环境造就人才”。一个人如果总是唯唯诺诺,不敢冒冲突带来的责任和危险,其生活就一直会埋没在灰暗迷雾之中,其自身是否有某种潜能也是不得而知的。在冲突中,一个人不得不去应对和处置,并造成后果,也由此看清自己;而其冲突越是迅猛激烈,甚至于措手不及,也越能显示出应对者的胆识和才干,即其素质和能耐。

    和平年代,像战争、死亡一样的强烈刺激和极端威胁,都化解成了日常小事件模样的摩擦和对峙之中。但人的潜能并未降低,需有合适的境遇,来显示其素质和能力。

    1985年10月2日周三晴

    仲秋节和国庆相继,放假三天,过得十分平静。

    期间,阅杜拉克(美国)著《有效的管理者》。该作品产生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其思想观念、认识水平(对我来说)却都是崭新的。其中,针对管理者的论述最为系统,其观点作为个人生活的指导也很有意义。时间的合理运用,工作和学习上的专心及其方法恰当,勇气和决心作为开拓之臂……这样一些观念,在生活中可以慢慢地体会到其作用和价值。其书作者许多精到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于有生活经验者,会有更大的鼓励和促进!

    1985年10月5日周六晴

    杜拉克的书读后,其凡行举必求有效性的思想,于头脑中萦绕不息。往昔,我们强调工作学习要讲究科学性,而这里所强调的“科学性”,其实质也就是“有效性”。的确,科学意味着有效。这样一个一种一类科学性的东西,可以是发生或存在于方法、途径、手段、工具或理论指导等方方面面。总之,它一定源于过去经验(成功与失败)的总结。

    现实中,某一问题不管和过去的人或事有多大的共性(相似或雷同),但对于初次遇到的人而言,它无疑是个新问题。要去解决这样子的新问题,首先在意识上必须要有明确而科学的解决办法。如何判定其办法是否科学?其标准就是有效性;而这个“有效”,不仅是能够解决掉问题,还包含与时间相关的“效率”问题。

    回校后,仍在回顾假期中与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谈,觉得自己“成人”的意识增长明显。面对今后的学习,一是要努力,二是合理分配时间,三是加强自身素养,而且要向着“外现”“独立”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减轻父母负担,能够自行自立于社会之上。

    现代生活不应再是“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田园风光了,而是不断追求创新的工作和生活。未来社会,人的社会价值不会是中国传统的“修行养性、独善其身、四面和善、八面玲珑”等内秀被动的状况,其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确实正在于所谓“贡献”的动态工作和劳动之中,但其“贡献”的真正内涵,绝不应是机械地完成多少工作任务,而是使其原有工作内容和形式上有所改善,即所谓“有效的创新”。这样一种价值观,就个人而言,应是个人价值(知识、素养)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体,前者需要通过后者来实现。而这里的实现,不是一定要等到自我完善后才开始的,而是在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得到充实和实现。所以,不能一味地为自我的年轻、阅历浅、知识不丰,而在这里那里依床而叹、向隅而泣,应以勇气、毅力、真诚和自信,去实践,去摸索,去创新。

    《思与路》

    并非那般的激昂、悲壮

    也没有玩弄伎俩的窃笑、恐慌

    只静静地静静地思忖这意识的动机

    恒量着恒量着生命异途的灵光

    即便是天才

    也需有驰骋的疆场

    小丑即便在辉煌的舞台上

    也只能亮其丑相

    路途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