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985年7月4日周四

    本周停课,复习考试。今午后,考完化学。

    1985年7月9日周二阴雨

    今日高考结束。与去年此刻相较,吾之处境大相径庭,但心境却略相同!

    因考试故,近来很少记日记。这两日提笔,则无话可说。

    1985年7月15日周一阴雨

    《苦果》

    感情是那样的容易被欺骗

    仅仅是萍水相逢的一面

    情感的丝线已被你牢牢纠缠

    任凭我理智地操刀弄剪

    却总是理不清、剪不断

    生活中存在着欺骗

    为何总把欺骗理解的

    这样丑恶那般卑贱

    谁又能知道

    欺骗之下

    又有一人攀上理想的峰巅

    1985年7月21日周日

    昨晚9:25回济南。

    自上周四下午考完组胚到昨日上午,这期间没有因为考试结束而清心,反而较之更加费神伤感!开班委会数次,每每令我压抑再三,欲言又止。

    人之间相处,并不单单因为年幼无知或性格单纯等等,这样一些在自我被伤害后用来怜惜对方时最容易考虑到的人性善的一面,而其中确实存有忌恨、中伤、陷害、仇视等人之劣根性。吾之对待方法一直在于“忍”“让”,此种行为以往可谓多矣!但这种表面的忍让,却不能安抚内心的“苦”“怒”!何时是尽头啊?

    此刻想,国内一般民众生活、工作和学习场所惯常固定不迁移的现实,很是造成人群中相互之间许多不愉快和摩擦情节的根由。凡事物有其利必有其弊,“利”“弊”的权衡与取舍,并非依附某一人的愿望来决定,一旦条件变化,或许自有转轨吧。

    1985年7月27日周六晴

    回家一个星期了,看书、干零碎活,甚无规律。心绪不定如往昔,少有畅乐。然又感头脑比以往清醒了许多,尚知自我索求……

    阅娄适夷《话雨录》、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和《三侠五义》(上、下),得社会纷杂之知识。读书之目的在于观人思行。大学一年,初触医学问题,常令吾沉思疾患无常、人生短暂。虽知自我孤悲面貌,非为青年佳举,但观周围(同学、朋友)之生活样式,却亦非心安理得之所在也。

    常言:“人不风流,枉少年!”然人之精力旺盛时期,不能求得一生安心立命的思想知识,中老之苦可谓难忍……

    1985年7月31日周三晴

    阅《屠格涅夫中篇小说选》中文章若干。其中有两篇,让我感觉是同一个事件,作者只是从不同角度和立场上加以记述、议论与描写。作者此番写作态度,让人觉得其故事应是他的真实经历,其中更多的东西,应该引起心理学家关注。

    1985年8月2日周五晴

    续读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和郁达夫小说集,晚观电视《两个不健全的人》。

    冯友兰先生的书和电视节目均涉及文化革命之时势,勾起设身处地之想象。如同往日所感慨,确乎应让而今的人人知文化革命的事、究其理、深悟其教训,用这一民族灾难,丰民众之思想见识,助民族之梦醒振兴。

    1985年8月13日周二

    晨,阅完《三松堂自序》。此书读来,愈读愈觉收益匪浅,尤其后半部相关哲学和教育的阐述,很有现实意义。

    《雾茫茫》

    青年

    精神世界里常来的客人

    是多疑、怯懦、惆怅的

    其中更充满对爱情、享乐、舒适生活的渴求

    现实却常把他们倾心吐出的斑斓泡沫戳破

    青年

    总不愿从现实中寻找经验

    愿歌颂新鞋走老路、盲目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