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985年1月2日周三

    步入1985年已有两天了,按说新年伊始,心绪和姿态应有所转变。而事实上,自己头脑里就没有“新年”的意思,那份感情确乎都寄托在阴历春节上,依此为开端、为起始。

    像是灵性在作怪,几天来时常嗅到春天里特有的那份香馨,其气氛应勾起游子思乡的恋情,而我似如此而又非此。

    晚间漫步,不知怎得,思绪却转而想到山野荒坡的空旷,那苍茫辽阔、人烟罕见的寂静,使整个身心融化在自然之中,暂且忘却了自己的存在。但就在这万籁俱寂之时,偶或会传来一声农家拉长声音的呼喊“吆喝喝……”。这种场景,在千佛山下割草时,在徂徕山上游荡中,在奔驶的列车穿过山谷田野的那一刻,仿佛体验过、感受过。

    1985年1月3日周四

    自买了《朝花夕拾》,大部都看过了。若说对每一篇文章都能通晓,是达不到的。但从其中的只言片语中,可得到平时看不到的许多东西。

    认识和了解鲁迅先生,看传记不如阅其文章,这一点对其他文人同样适用。自然,还要清楚其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读习之间,心里在想:“鲁迅先生处于今天,又当如何?”

    人于世慎其所处,常训己以人品、德行。

    而今吾之处境: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1985年1月6日周日

    学习一旦紧张起来,时间过得飞快。

    中午,见一于栈桥自杀年轻女子的尸体,转眼就被解剖了,感受颇复杂。

    人生意义不可不思考,一念之差、恍惚之举,即刻就能了却一生。虽不再为日月星辰而感伤,也不被人间苦悲所困扰,但也的确就什么也没有了。

    “胜过浑浑噩噩一百年”的短暂生命意义之所在,沟通每人欤?

    1985年1月9日周三

    社会现实是这样,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平常生活中的个人,不会感到这一时期会有什么举世伟业被创造着,在一般生活的周围,也难以觅得见创举者的影子。但事实上,也就在这种庸常通俗的怅叹中,事业正被他人酝酿、挖掘、创造出来了。

    晚看电教片《遗传病》。每一专业行当中都会有许多妙趣横生的知识,能勾人沉浸之中,一生求索不止。这样子的人,其实也很可贵、可颂的。但就整个社会,特别是针对其发展的历史而言,每一终身作为应务求成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写到此,又想:“一个人所作所为应该利己利世,但从周围现实来看,却没有这样的宣传基调。现如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确不难感到并指出其中的不足。而其中有些不足,似乎是个性所不能克服和无法避免的,好像因此也就不应该受到指责了。其实,正是这种顾忌和关照某种个性的感情,使社会中的畸形思想和不端行为,层出不穷。”

    一味地容忍、宽容是否就是解决人之社会弊端的长久之计?

    1985年1月10日周四

    昨晚起阅《民俗学入门》,其中一语:“勤学精进之道,与其说在于得到结果,不如说在于治学过程的乐趣之中。”我曲解其意是,一个人去追求知识,研究生活中的现象,其目的不是为了求得结果,而是幸福在这种探求的自娱自乐当中。这种情趣,甚不合我意。有时也想,多年来苦读像别林斯基这样的理论书籍,终究是为了求得什么结论哪?还是自享其中的乐趣?的确,后者在这种无意识的学习中占了主要成分,但理智时,也极力想从中攫取成果。

    在大学不应该再杂乱地读书,而应该研究知识,或是系统地学习某一专业知识。

    语言表达力和思想深度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感到有思想感情急于要表达出来,但语言出口却变了味,或者就是表达不出来的话,这说明在其思想认识上,还是不成熟的。

    近段时间,有时想起中学的生活……操场、假山、一排排的教室。但翻看当时日记,却找不到那会儿生活中的外部描绘,只有自己心的低语和倾诉。这大概是自己日记的特点吧,当然也是一种不足。

    这半年中对课本的学习,真正感兴趣和潜心以学的只有生物和党史。党史中,国共两党解放前的斗争历史说明,求实精神乃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985年1月13日周日

    近日又与他人争执,为一些事情说理不清,而又太偏持自己的见解。其令人不快,自己也特烦闷。

    期末考试临近。因平时学习没有计划,眼下显得特别忙乱。昨日想,这几年学习上的安排是需要动动脑筋了。

    社会的不良现象,只有经人们看出其弊病之所在,并使人感到一种切肤样的痛楚后,才能够有可能思索解决的办法。

    凡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直接采取行动,用被大众或个人可直感并觉察的行动和言论,来求得理解、支持并解决之。另一种就是深思熟虑,做扎实稳妥的工作,创造时机,待其成熟而就之。

    现实生活或历史业绩中的自觉意识行为,不过就是这样两种选择而已。前者,有为人们所称颂的“冒险”“敢作敢当”的意味;而后者,通常为人们所理解,而不称道,因其需要有较长的酝酿、默默无闻的过程,但此种作为的“冒险”性其实更不亚于前者,而且其耗尽的精力要比前者大得多。

    《情感》

    我沉思与你的相处

    虽不敢言心底玉般的洁白

    但我自信灵魂中有真正的情爱

    我真想冲出这囚笼

    因为它太腐朽陈旧

    理智让我寻觅和缓的途径

    和缓、和缓的你、我、他均能接受

    寻觅、探索、研究

    知识、机遇、自我剖析

    能力

    它是否来自天上

    主观

    你又能有多大的魄力

    彷徨、犹豫

    自责、怀疑

    苦闷吗?

    不!

    苦闷是旁观者的意识

    外观沉寂

    内心火热

    不停滞

    这是我青春的意志

    1985年1月17日周四

    下午收到姐姐来信,甚慰。她说,我仍是太浪漫、太天真。但我觉得对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情不能老是给予这种判断论调。有些人的举止,似乎是雷同单纯、天真、幼稚,但其中却有不同的头脑和思考。这里不只是指我自己,而是整个这一年龄段的人。难道生活中的陈俗陋见就亘古不变了吗?一个人唯求洁身自好而对外界不管不问,就是最佳选择了吗?尽管知道自己彷徨的症结就在那里,但要摆脱它,想要变得简单和单纯起来,却又茫然无力,心有所不甘!

    自警:不要寄希望于对自己的理解;不要让别人听取探索中痛苦的哭号;不要埋怨他人的不努力、不奋进,保持自己头脑清醒和前进步伐,在没有具备能够说服别人的知识、才能和智慧之前,最好是沉默,于孤独中潜心学习、研究,更须有谦虚、平易的风度。

    1985年1月22日周二

    考查课的测验全部结束了,今日是考试课物理。半年时间,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全部学完,在复习中才了解到课本所要求知道的知识,但掌握它们是达不到的。

    复习中,同学说这会儿考试的压力比高考有更甚的紧迫感。这和自己于期中考试时的感受一样。

    1985年1月25日周五

    考试即将结束,同学中按耐不住一种将要迸发的狂喜。独我自持一份冷清和孤思的伤悲。

    卢嘉锡教授一语:“人之要clearhead,cleverhands,cleanhabits.”克己而求之,对身心为大益。

    1985年1月26日周六

    期末考试完毕。晚阅小说《魂兮归来》。收到XX来信,晚复信,并回家信一封。

    1985年1月27日周日

    天阴,昨夜瑞雪,今日空气格外清新。

    日读《魂兮归来》。人除了自然生命之外,还有第二生命,即政治生命。此认识虽不深刻,但联想生途中的所见所闻,则不能不感叹政治生命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其令人们为此兀兀穷年、相互倾扎、自欺欺人以至自戕,甚至死无葬身之处。

    读其书间,精学专业的欲念,格外急切。

    1985年1月28日周一

    晚同XX散步,归来想,自己和别人在一起时为何不能谈些其它的事情哪!这段时间,班级和宿舍的事情也不少,但却不知云何。

    今日新开组织胚胎和解剖两门新课,自觉求知欲不强。计划假期间预习一下。

    《怀恋》

    怀恋

    曾经的家园、校园

    怀恋

    昔日的朋友、伙伴

    臆念

    摆脱童心的稚气、天真

    梦想

    追求真理的神采、伟岸

    虚幻吗?

    狂想吗?

    时时感到它的真切热烈

    事事感到它的茫然失措

    只有此时此刻的苦楚

    实在、实觉

    《偶拾》

    一斑斓的云雀

    落在我仰望的树梢上

    望着她那美丽婆娑

    我禁不住把胸中得疑惑、忧郁、欢乐

    对她倾畅诉说

    她的一声鸣叫

    被我视为知己的话语

    激起心潮无限澎湃

    我何尝不知你是过客

    但由此引起的爱

    会使我的心伴你飞遍

    天涯云漠

    1985年1月30日周三

    鉴今己影,明显有堕落之形!有回到往昔曾有的无聊、平庸的念头和举止。自持的理智,训导自己,不应这样子下去。

    当情绪和思想被一些世俗的表象所困扰时,最好的摆脱办法是察古明世,远眺它国的民情人事。昨日起阅《世界名城---欧洲部分》,从中不难得到感奋、振作的东西。

    其间的生活中,自己大可不必自惭形秽,不必刻意掩盖言谈举止的稚幼,故作老成的姿态,生活之间只要报之以诚心,尽可我行我素。

    1985年2月1日周五

    考试后的这一周,自觉言语太唐突,一些做法和想法的确单纯、幼稚。若如此五年,如何能渡得过哪!

    稳!稳!稳!

    1985年2月3日周日

    离回家仅有一个星期了,对归家情景的测度和设想即将成为现实。而现实将是怎样的哪?半年的生活,使我产生了一种对任何东西都不再信任的情绪,尤其是对过去自己曾视为生活动力的东西。或许这一切源于如今太拘泥于现实,不能像过去一样,唯感奋在书籍中。是的,现实生活令人感奋的事情太少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哪?

    1985年2月6日周三

    几天来,学习全无精神。虽有意指责自己的散漫,但又不强硬。

    《魂兮归来》今日下午看完了。如同读其它书一样,其中的片言只语,令我回味思考良久。于此时此际读此书,顾影自省,而今社会不正是处于那么一种惶惑之态吗?最不同他们那种浓厚政治色彩的,是而今的这种虚无之状,亦同样令人沉闷、压抑、窒息。因为,时代处于这样一种巨大多变的时节,但却没有百家争鸣、醒人耳目的评论场面,人们将何去何从呢!

    离家半年了,不知家里有何变化?其间偶或听到几声爆竹,走在街上嗅到春节特有的气息,心中泛起一种难言的滋味。这滋味不是苦楚,确乎是怀恋和思念,但更像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伤感。

    距回家只有四天了,曾计划在假期间做些有益于下学期学习的事情。但这几天的学习情况,不得不自嘲那将是自欺欺人罢了。不管怎么样,假期中总要做些什么。

    1985年2月8日周五

    昨日下午到黄台路,参加火灾现场教训大会,从中看到大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

    半年的校园生活,认识到人之一生的命运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痴心妄想借助和依赖某种时势、集团、环境等一些人们理想化的空间,来解救自我或标榜自我的德行。而应始终挖掘个人的能力,以大众的意识、利人的思想来创造于社会,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于被世人唾弃的不良习气之前。要能如此,必须要先意识到这一点才行。

    1985年2月11日周一

    归家两日,昨日初到。日常繁絮,令头脑昏得很。今日渐清醒,自警:“勿忘假期应该做得事情……学点本领。”

    1985年2月12日周二

    同别人讲,在大学半年中,最感兴趣的是党史课。这全然不是信口开河,因为通过这种学习,清楚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轮廓。这对于阅读鲁迅和那一时代的诸多名家的作品,是有很大帮助的。历史是人创造的,对历史轨迹的重察,可给予现今思维上一些启发与教训上的收获;对整体或片断历史的熟悉和探究,更对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创造的能力,都是有益的。

    1985年2月13日周三

    “人善于自见,自古而然。”曹丕之语,沟通古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