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京师公侯,大半以入张大人彀中矣!

    武清伯那里话,若无伯爷之紧妙配合,晚辈安得由此成就?尤其是书房品茶那一幕,堪称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也!虽然不屑这样肉麻麻的谄谄之言,然不得不入乡随俗,这些天来,张敬修已将这些所谓笑脸交际运用的炉火纯青。

    却不知下一步又当如何?李伟一口吞掉那醇香四溢的茶汤问道。

    下面可就该看国丈的了,那些个勋戚虽然有些疑惑。但庙堂之上,江湖之中太过清静了也不好。国丈只需设法将水搅浑就好了。浑水虽然污浊,却好摸鱼啊,说罢一老一少相视而笑。

    北京城,自打元朝将其升格为大都,使其为天下首善之区,时至今日相近三百年,此地百姓早已被浓厚的政治氛围熏陶,渲染。

    茶馆,酒楼。无不是那些平民抒发议论的“宝地!经过武清伯府的有心为之便连斗笠小民都知道今科状元和当今国丈以获得皇帝默许,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至于什么事可就大相径庭了

    有的说皇帝要任命国丈和状元领大军出征,征讨南边久不归附的那些个土司。蛮王

    有的说皇帝要效仿成祖皇帝,命两人下西洋抚谕万国

    甚至还和远在云南的黔国公,沐氏有莫大关联。反正件件有鼻子有眼,煞有介事一般。

    科道言官们也闻风而动,奏折海一般涌上,却因为张敬修毕竟乃是当朝次辅之长子。又颇有才名,更兼首辅高拱未发话,便不敢捕风捉影乱说一气。只是从大臣不得结交外戚之类证据确凿的地方敲敲边鼓。

    赶上当今主上心知肚明一味回护,所上奏折尽数留中不发。一时间竟有些雾里看花,若虚若实之意。

    皇帝的回护,首辅的沉默。一切一切似乎另有隐情,无不刺激着当朝勋贵的神经。

    成国公府

    成国公张朱希忠借口品茗,赏画。将那些走动频繁的公侯们尽皆相邀过府。一时间到也车马云集。朱衣鼎沸。

    落座寒暄叙礼毕

    只见上首为成国公朱希忠,公张溶这两个因祖上“奉天靖难”而受封的公爵

    下列则是宁阳侯,领中军都督府陈大纪,广宁伯,领前军都督府刘允中等

    后据明史所载:京师震动。流言四起,朝臣串联,公侯齐会,皆帝纳国公之谋也。

    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陪立于兄长下首。正正衣冠,开门见山当先言道:今儿个相邀诸位过府,实在是稍有唐突,只是京中发生些奇事。我俩兄弟百思不得其解,故而想借大伙儿的智力解惑,也一疏胸中之磊块。李伟和张敬修他们的事儿想必大伙早有耳闻,然内阁无动于衷,今上又百般回护,莫非真有什么私密不成?

    那武清伯李伟虽贵为国丈。却不得那些勋贵世家子弟所正视。私下皆呼为李瓦匠,朱希孝直呼其名亦是由此。

    西宁侯宋公度世代将门,又生得一副炮筒脾气。朱希孝话音刚落,他已按耐不住。朝众人拱拱手。钟罄般的嗓音以敲击着在座诸人的心房

    嗨,我们自己在这里空想有什么用?不如直接找那李瓦匠,和他盘个道道…

    武定侯郭大诚,乃当初洪武年间硕果仅存的开国大将之一,郭英后代

    想当初。明太祖朱元璋数次大杀功臣。纵使七战七胜,将兵数千人深入大漠而使残元士卒胆寒,如入无人之境的邓愈。和才比诸葛亮,为太祖皇帝出谋划策使之成就帝业的刘伯温亦没能躲过。

    偏偏此人得以善终,且死后追封营国公,可谓恩宠终身。此公处事为谨慎二字。明史载:“英”事太祖高皇帝四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

    到了郭大诚这一代,又吸取郭勋的教训,处事愈发稳妥,使得武定侯府事事超然物外,也由此深得皇帝青睐。

    郭大诚调和一下气息。用最平稳的声调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不错,西宁侯之言甚为有理。我等先辈具为历代先皇助力。而今我们直接去找他们问个明白,又有谁能说什么不是?

    宋公度闻言惊道:噫!本爵实乃戏言耳。权作抛砖引玉……诸公切莫当真……

    哈哈。不错,不错,大诚言之有理。道家说的:返璞归真,怕就是这么个理儿。

    主位上的公张溶抚掌击节道:若是出那些个奇路,走那些个偏锋,倒像是画蛇添足了。

    大明立国近200年。那些公侯子弟大多已没有祖先的那些骁勇机智。只见以宋公度为首的大多数“侯伯”尚不明所以,做沉思状。

    朱孝希心中晒然。却不得不上前讲解一番。

    诸位。我们的祖先或随太祖驱除暴元,或随成祖南下靖难。一个个都是铁打的功勋。世袭的爵位,可以说只要我们不谋朝篡位,这天下,有什么我们不能干的呢?也许是觉得自己的话太露骨,朱希孝清清嗓子。如今这不过是区区一个次辅的长子和一个干了半辈子瓦匠的暴发户。嘿嘿!我们便是当面盘问,他又能奈我们如何?

    妙!妙!一终贵胄们纷纷如梦初醒,击节笑道

    此时宜简不宜繁。西宁侯。此时还当烦劳你了。一直闭目养神的成国公朱希忠言道

    哈哈!明日我亲自去李伟那里,定然问出个所以然来!宋公度狠狠言道

    不妥,李伟其人胆小怕事,你若去找他恐怕他转首就会去告诉他女儿,李贵妃可是个狠角儿阿。朱希忠道

    那…我去寻张敬修?可听说他曾在街上…。宋公度犹豫道

    当街赋诗算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至于那清宵子嘛…。听说是你老兄坐上之客?且看他的前辈陶文中,蓝道行吧。哼!一个病死却诈称羽化,一个自称法力无边却身陷诏狱………侍立一旁的朱希孝冷笑道

    只因朱希孝身兼锦衣卫左都督,而锦衣卫刚经历过陆炳这样的“天才”都督的领导。如今陆炳虽丧,锦衣卫却锐气未折。反观东厂冯保虽殚精竭力有意使东厂恢复当初稳压锦衣卫的局面,怎奈同为无根之人的孟冲为了争权,处处予以制肘,卧底心腹安插的不亦乐乎,令冯保不得不挪出大半经历去对付他。真可谓是相煎何急了。

    由是锦衣卫虎老雄风在。朱希孝这个锦衣卫左都督的话也因此未受到小视,一番辩驳反而令宋公度哑口无言,依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