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牛车在不太平整的山路上咣咣当当,瑶娘和魏婆婆一路说着闲话,欣赏着春日山林的美景,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很快他们就来到了村长家所在的乱石沟。

    如果说魏婆婆家的小河滩是一个小小的山谷,那么村长家所在的乱石沟就是一个大大的山谷。

    从山路上往下看,最外围是平旷的土地,农人赶着牛在地里面耕种,插秧的插秧,育苗的育苗,而内围则是排列的紧密整齐的房屋,最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广场,上面立着一个祭台。

    这里看着像是一个小镇,和桃花村外的城镇一般无二,瑶娘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魏婆婆笑道:“你说的没错,乱石沟是桃花村人最多的地方,有几百户人家,我们买东西、送娃娃们上学都要来这里。”

    “那这里生活岂不是很方便?”瑶娘不禁问了一句,如此一来,此地的生活要比其它地方富裕安康,难道居住在桃花村其它地方的村民不会有怨言?

    魏婆婆点点头,认同了瑶娘的说法,“确实生活要便利些,不过并没有好很多。桃花村中大多是自给自足,吃穿用度一应都要自己动手,来集市上也只是卖掉自家用不完的东西,所以住不住这里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区别。”

    瑶娘明白了,桃花源的经济还停留在最初的小农阶段,大家自给自足,彼此互利,生活水平都差不多,所以不至于产生阶级区分,也就没有什么嫉妒怨恨之心。

    魏婆婆又道:“除了和村人住在一起,还有不少人图清静,自己另找地方盖房子住,不管怎么说,在桃花村中只要不是懒人,都饿不死肚子。”

    说话间牛车下了山路,来到了平坦的土路上,路有两个牛车并驾那么宽,走过来时,魏大哥和魏婆婆不时与路过的农人打招呼。

    “您吃饭了吗?”

    “吃了吃了,这扛着锄头去地里面?”

    “对,去锄草,再不锄草麦苗就长不大了。”

    瑶娘被这熟悉而亲切的问候触动了,看着远去的农人,笑问魏婆婆:“婆婆,你和他们都认识吗?”

    “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是乡里乡亲的,都要打个招呼。”

    “这倒也是。”瑶娘认同地点点头,觉得魏婆婆朴素的话很有道理。

    在昭平,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汇在一起,通过不同的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不需要熟悉,也不需要打招呼,各自过好各自的生活不给周围人带来麻烦就行。而桃花村是一个熟人社会,需要维持着亲切而不熟稔的邻人关系,一家有难周围人都来帮忙,生活和睦而富足。

    瑶娘呼吐出一口空气,要是有选择的话,十个人中至少有九个人都愿意生活在桃花村。

    牛车中途没有停下来,一直沿着路往里面走,进了街以后,地上的路换成了青石板。

    瑶娘看到,外面的房屋沿街的门都敞开着,里面摆放着一些货物。她惊喜地发现,这里有卖柴米油盐的,有卖布料的,甚至还有卖豆腐和烧饼的,看来桃花村的商业比她想象的要好。

    不过想想也是,桃花村存在了几百年,方方面面都经过了无数次磨合,几百年下来,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肯定会找出最舒服合适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不能仅用一个标签来概括。

    牛车一直走到广场才停下来,魏大壮跳下去把绳子拴在一个桩子上,喂了老黄牛一把草料,摸着老黄牛的头像是最亲密的伙伴。

    村长的房子正对着广场,比周围的房子都要高大气派,白墙朱门,墙高门厚,门梁饰以辉煌的色彩,飞檐高高翘起。

    瑶娘咂舌,看来无论是什么社会,统治阶级都要比普通百姓过得滋润,连桃花源这个世外之地也不例外。

    门是敞开的,跨过门槛,进去后瑶娘才发现里面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原以为能看到一个精致的私人花园,没想到迎面而来的是一个青面獠牙的神像。

    还没等她反应过来,魏大壮和魏婆婆已经虔诚地在神像前的蒲团上跪了下来,嘴里念念有词:“山神大人保佑,保佑我家人平平安安……”

    拜完后,魏婆婆站起来发现瑶娘还傻站着,奇怪地问她:“你怎么不拜一拜山神大人?好让他也保佑保佑你。”

    瑶娘想,她没有所求之事,何必拜山神,正打算找借口搪塞过去,后殿中走出来一个老人。

    老人身量适中,身上穿着一件黑色的棉布衣,脚上是纳的千层底,虽然上了年纪,可步伐依旧稳健,眼睛锐利,像鹰隼一样。

    魏婆婆上前,“村长,这是今日从桃花村外来的一个姑娘——”

    村长的目光自后殿出来后就一直放在瑶娘身上,看着瑶娘和蔼一笑,对魏婆婆道:“山神大人已经把事情都告诉我了。”

    又对瑶娘道:“姑娘你随我到后殿去,我已经把记录桃花村人生平的书册找出来了,看看上面有没有你的亲人。”

    瑶娘心中疑惑,难道桃花村真的有什么山神吗?不然村长为何会知道她是来寻亲的?她看向魏婆婆,魏婆婆对她点点头:“去吧,我在外面等着你。”

    瑶娘放下了心,跟在村长后面去了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