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故事从一九九三年开始讲起,在黄土高坡地势还算得上的比较平坦的大山仡佬里有一个住着有两千多人的大村庄------吉义村,吉义村是一个比较封闭的落后的农村小山庄,村里一共由四个大队组成,一般都以一个家族为一个队群居而生活,因为村子比较大,住的人比较多,姓氏也比较杂,靠北面的七八队大多以姓石和刘的居多,一二队以姓王的为多,三四队姓欧阳的居多,五六队是姓程的居多。当然其中也不乏夹杂着一些外来姓。这个地方是个宝地,近处的地势较为平坦,稍远一些的地方四周有大山环抱,在村在中心处还有一处有泉眼的水库,男女老少在夏天的时候天气稍晚一些会来水库里乘凉和嬉戏。中间的水深的颜色都发绿,边上的水很清也很浅,这就给孩子们和妇女们带来了福音。胆子大的孩子们可以脱光了在浅水区游泳,胆子小的和女孩子们就在岸边磊城堡和洗衣服。在远处是大山,近处是绿油油的庄稼地,眼前是清粼粼的河水和各种年龄段的人们。嫣然一处世外桃源。现在看来这个地方真的是人间宝地。天很蓝,水很清。这里的人们很安详。祖祖辈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都是一群老实巴交的农民。

    艳阳高照,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了大地上,大地都呈现出了一片白色,温度高的让人们不敢出门,大人们都在午睡,夏天的午后一切都显那么的死气沉沉,只有孩子们的笑声不时的传来让人觉得这样的地方还有人烟。那个时候的人们养狗的还不是很多,只是有一些思想比较积极一点、爱劳动的、闲不住的人们开始养起猪来,说不定到年底的时候赶上好时候能卖个好价钱,好给孩子们填几件新衣服。农村的街道上坐着的都是老的不能动弹的老人,玩耍的永远是精力充沛的孩子们。吉义村的街道拐七扭八的一直伸到了好远好远,不是那种笔直笔直的一行一排的规划,都是老一辈留下来的老的都掉了牙的土房子。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大山的人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他们觉得很满足。

    那时候的人们没有太大的追求,家里能有一辆两轮自行车,而且还是飞鸽牌的,就已经是人人羡慕的好人家了。那时候的人们结婚要的“老三样”就是缝纫机、自行车和半导体。新结婚的小两口,不管会不会裁缝,家里得摆着缝纫机。而且那个时候的妇女们,结婚过后三年五载的就都什么也会了。你看吧,等农闲的时候,妇女们会拿着笸箩,坐在家门口的大街上,一边聊天一边做着营生。不知不觉的一天就结束了,也干了不少的活出来。

    大人门每天睁眼都跟着村支书石玮上山改造地球,吉义村的后山上有一座特别大的山------百草坡,当然这个名字是村支书石玮给起的。因为他要带领着全村2000多口人去开垦种植,要用手中的锄头改造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片能让后代子孙祖祖辈辈受益并引以为傲的百草坡。他要把山开垦出来种植上各种树木,核桃、苹果、枣、梨、等,只要是适合这个气候成活率高的,都在考虑的范围,他要让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孩子们将来的一天能够比现在生活的更好,更有奔头。他把一座山按照队分成了四份,每两个自然队分一份,大家相互鼓励相互竞赛。每个队又以家庭为单位分到每家每人的头上。每天每人都记着公分,一年下来完成公分的有奖励,完不成的要交钱。家里的人口越多的就要越勤奋的去挣公分,柳如烟的父母也是这样积极分子,住在四队的柳如烟的父亲柳树被太阳晒的通黑,瘦瘦的高高的一看就是“中流砥柱”型的正当年的壮劳力。如果光看他家里年轻的照片真的是那种浓眉大眼,四四方方的脸型,一看就给人一脸的正气。只是最近太阳的毒辣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印记。黝黑黝黑的皮肤上缺少水分变的很是干裂,但是这些根本不能在他的心里引起注意,他不能停下他劳动的脚步,因为家里有老父亲、老母亲、姑姑、还有两女一男三个孩子需要他养活。每天早晨早早的他就起床和柳如烟的母亲刘素素一起上百草坡去劳动挣公分。孩子们的任务就是每天起床以后自己上学去。因为学校就在离家不远拐角处的向阳学校。这是一所兼有初中和小学的小学。因为前几年学校有一次学生考的特别好,一年中一下子有好几个学生考中了,比县城重点的中学考的都要好,而且是连续几年。在整个向阳县城都响当当的了,因此而名声在外,好多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的农村的孩子们,自己的村子没有学校的就愿意跑一节路来向阳学校上学,为的还不是将来有一天能考中麻雀变凤凰。郝建就是这样一个从外村来向阳上初中的男孩子,当然郝建是柳如烟大姑家的小儿子,也就是柳树的姐姐家的孩子,当然也是柳树姑姑的大姑娘家的小儿子。从柳如烟上四年级开始郝建上初一就成了她们家的一个固定的成员,只有学校放假的时候他不在,全年天天都在。隔一段时间柳如烟的大姑让郝建来的时候背点玉米面啊什么的给姥姥,也就是柳如烟的奶奶(柳树的姑姑)作为郝建在这里吃喝拉撒的口粮。这些柳树都不计较。为了孩子上学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到是这个郝建惹人爱,她比柳如烟和柳勇和妹妹柳如娟要大那么几岁,从学校放学回来看到有活就赶紧干,有的时候柳树和刘素素干活没有回来,他就领着这些弟弟和妹妹们把锅给架起来,至少能烧个水开的时候差不多大人们也就该散伙下工了。有的时候,郝建晚上上晚自习,柳如烟和弟弟妹妹们不上,郝建就自己把中午的剩饭热热吃了,也招呼弟弟妹妹们一起吃,反正等柳树和刘素素下工到家的时候孩子们都吃饱喝足玩去了。这也就给柳树和刘素素顶了大忙了。有时候想趁这天气凉下来的时候俩个人多干一会,有郝建就放心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回来要是太晚了,孩子们玩累了,直接就能让他们上炕了。因此在柳树和刘素素的心里早就把郝建当成自己的孩子看了。

    郝建这孩子也确实是很壮实,白白胖胖、高高大大的,在柳如烟的记忆中,郝建表哥永远是健谈的,而且愿意跟他聊天,在当时郝建的智慧和知识量给柳如烟和弟弟妹妹们讲起科学和生活知识来,那他们听的比老师讲的时候都要认真。有好几次弟弟妹妹就搬着小板凳坐在他的身边,等着郝建吃完饭给他们讲故事。海市蜃楼的事情就是在那个时候知道的。记得有一次在四合院的角落里有个锅台,郝建吃了晚饭要去上晚自习,柳如烟和弟弟妹妹想要听他讲故事,要不就不让他走,这个时候的家里也是数他大。他就应该肩负起做哥哥的责任。就开始给这三个小的不太懂的没有多少知识量的孩子讲起来,一边讲还一边在地上的泥土上画起图来。柳如烟她们听的是津津有味。只见郝建面带微笑的娓娓道来的是一件非常严肃的海市蜃楼。讲的是在现在的大海上出现了当年郑成功下西洋的画面,虽然柳如烟没有上初中,也只是小学五年级,但是郑成功下西洋的故事历史书上还是有学过。时间过去了那么久,这个故事却一直留在心里,又相信又不敢相信。似怀疑非怀疑的将信将疑半信半疑的放在了心里。想着有一天也要用自己的知识来搞明白这件事情。

    郝建在这所学校,在那个班级里,也是算出来的人物。他通常就是被老师们称作是脑子灵活,会办事。通常班级里要搞什么文艺或者联欢什么的,他通常都是要布置或者是主持人之类的职务。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惯列。学校的大型晚会或者是大型庆典活动,一般老师不说,他就主动弄起来了。也算是班级里的红人。学校里无人不认识。柳如烟有这样的表哥,也脸上有光。经常就以自己的表哥为榜样。稀奇的是,经常有高年级的姐姐们搭讪自己,聊来聊去就聊到了表哥的身上。柳如烟也就知道她们肯定是要侧面的打听表哥的一些事情,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也经常会有她走过去,背后传来“她就是***的表妹”的话,这也是柳如烟在小学阶段记忆中特别美好的一段。

    表哥的学习在班级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同班有个同学叫磊磊,同学们都热情的称呼他------磊哥。比郝建大几个月,每次考试磊哥和郝建就不相上下。这次你第一,下次我第一。有种齐头并进的势头。两个人暗中叫着劲,但是生活中是不折不扣的好哥们。经常在下学的路上两个人一起因为一道题不同的思路在短短的回家路上碰撞着。这样的友谊没有什么能够换回来的。日子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年又一年。时光的流转,没有让他们觉得长大了,而是让他们觉得彼此的感情更深了。就这样,深深的住在了彼此的心里。

    (本章完)

    m2.yqxs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