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郑玉兰的月份大了,行动愈发不便。

    于是,每天早餐跛子都自己带去,有时候是干粮,有时候是郑玉兰早起烙的饼或者煮的稀粥,午餐则由宝珠背着个小竹篓带去。

    竹篓是由郑玉兰编织的,大小正适合宝珠。

    竹篓口处收紧,避免孩子没轻没重地把饭盒掉出来。收口处还绑了根粗红绳,是用许多根小红绳编成麻花的形状,绕上一圈系个蝴蝶结,再勾个小铃铛而成的。

    每当叮铃铛铛的声音响起,队里的人就知道,又是跛子那三岁的闺女给送饭来了。

    跛子远远地就瞧见了闺女,便把手头上的活先停了,开着船停泊于岸边,系好缆绳后,抱着宝珠上了船。

    跛子生性内敛,由于幼时家庭原因,不善于言辞,虽然当了放水员后,接触的人多了,性格也逐渐开朗了些,但每到饭点,他总是一个人坐在船里吃饭,偶尔家中无事,郑玉兰就会陪他坐会。

    郑玉兰劝他多和人走动走动,跛子也只是笑着摇摇头,他喜欢一个人轻松自在的。

    宝珠不同于他,喜欢招猫逗狗还自来熟,长得又讨人喜爱,于是,很快她就认识完队里的所有人,大多时候还要拖上跛子一起。

    跛子吃饭时,宝珠就踩着一张小凳子,双手撑住船沿,巴巴地望着不远处的乡亲们。

    今年天气热得早,才接近清明时分,天气就开始转热了,大家都光着膀子干活。

    家里婆娘陆续送来了饭菜,有些人放下农具,就近坐在阡陌小路上吃。有些人则在农田外的阴凉处,自发凑成了几圈,边扒饭边聊天,热闹得很,吹嘘说笑声,大得仿佛十里八乡都能听见。

    知青们则远远地避开了这里,在距离农田几百米外的一棵大榕树下错落坐着,树下有一套花岗岩打造的桌椅,一个圆桌配三张椅子。

    自打前几年这群知青们下乡后,此处成了他们常去的聚集地,村里人也就不再来了。

    知青们瞧不上村民,村民们也不会上杆子来。干活时,除了必要的交流,两边都很少说话,下活后,更是默契地保持距离。

    这时,有两个男同志提着一大铁桶过来了,铁桶里是煮好的白丸子。

    整锅都是由林小芹煮的。

    这一批从福安市下乡的百余人中,和她一起被分配到玉河村的共十五人。

    汪队长给他们安排了间宅院,赶在他们来前,特意用水泥加固了下院墙,将院子里的杂草清理干净,又将内里的木头房修缮了一遍,因此知青们住得还算舒适。

    知青们在院里种了一棵柳树,又锯了块光滑的方形木板,请队里唯一懂书法的权会儒题了牌匾——柳客居。

    “柳”通“留”的音,算是寄托了这十数个知识青年对穷乡僻壤的玉河村的别样憧憬之情。

    他们中最小的才十二岁,刚刚小学毕业,最大的也就是林小芹,已经十九岁了。

    家里供她读完了初中,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还考上了市里的重点一中。后来因为付不起学费辍学了,她又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包办婚姻,便响应国家号召,下乡来了。

    在家时,七口人的饭菜都是她做的。来到玉河村后,没有食堂可供吃,她便被推举为“掌勺”,加上她性格温吞,和大伙都聊得来,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队伍里的领头人物。

    每个月大家都会上交各自的伙食费,由林小芹统一管理,每天一大早,她会去菜市场购买食材,回来后刚好到了上活的时间,便带领着知青们去田里干活。

    每天下活前一个小时,她再回柳客居,准备好午饭后,就差不多到下活的时候了。

    林小芹有一个账本,详细记录着购买食材的各项花费,柳客居里需要购置的新物品也一并记录在里边。

    每个月月底她都会将本月的账单再抄录一份,贴在一块黑板上供大家查阅,因此大家也格外放心由她打理。

    知青中大多数家里都不富裕,也就勉强比这偏僻的小乡村来得好些。于是但凡手头有点盈余,他们都会给家里汇去。

    队里闹矛盾了,遇到困难了,都是林小芹出面调解,甚至仅仅是心情不好时,也能去找她充当树洞。

    唯一不好相处的是权会儒,他这人心高气傲,仗着有家里钱,每天拿鼻子瞧人。

    除了干活吃饭的时候,他从来不和同队的知青们多说半句话,也从未参加过队里的联谊活动。

    据说他家里是当官的,每个月家里都会给他汇钱,同时寄来不少东西,有粮票、肉票、布票等,还有许多昂贵的零食。

    他房间的书架上摆着不少的书,也都是家里寄来的。常平县是个落后的小县城,有钱也买不到这么多的书籍,有些还是纯英文的,据说香港那边才能买得到。

    有时吃不完的东西,用不完的票子,他会丢给林小芹,由林小芹再分发给大家。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尽管大家对他颇有微词,也都没人主动找他麻烦。

    起码表面上,他们还挺融洽的。

    有一次,林小芹亲自邀请他参加诗歌晚会,结果站在他房间门口敲了十分钟的门,他都没有半句回应。

    可是他房间的蜡烛分明亮着,林小芹以为他睡着了,正打算走时,房间里的蜡烛就熄灭了,随之传来的还有踩着木质地板的咿呀声,是屋里的人上床休息了。

    林小芹自讨了没趣,往后便不再邀请他了。队里有人看不惯他那自视甚高的样子,撺掇着林小芹做饭时不要准备他那份,但被林小芹给拒绝了。

    大家同为知青,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的,多少算半个家人,没必要相互为难。且权会儒的家庭,也不是他们这些普通人家可以惹得起的。

    权会儒一人独占一整套石桌椅,大家早就见怪不怪,只各自三两凑在一块,香喷喷地吃着午饭。

    “白丸子”是常平县特色美食——将白米磨成浆,装到白布袋中绑好,用石头墩压上半天,过滤掉水变成柴状,然后再搓成花生米粒大小的小丸子,均匀地铺到扁平的竹箩筐里晾干或者晒干即可。

    可做成咸口或者甜口。

    做法简单,煮好后,喜欢咸口的加点葱花盐巴,喜欢甜口的加几勺白糖即可。

    天气燥热,喝上这么一碗稀粥似的白丸汤,清凉又解暑。

    知青们嗜甜,整锅做的便都是甜味的。

    不过白丸汤没多少分量,当地人多是当做点心吃的。干农活的正餐吃不了这东西,否则拉一泡尿,肚子就得饿得稀巴烂了。

    知青们贪口,很是喜欢白丸子的口味,又耐不住下午干活时肚子饿,于是只能各自在口袋里揣上点小零食,饿的时候吃上一块。

    偶尔宝珠会跑去知青们那蹭吃蹭喝,知青们也都很喜欢她,她长得好看又干净,经常叽里咕噜地讲些不知所云的话,逗得大家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