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上午十点,陈一久的追悼会在县殡仪馆举行。

    有人说,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成功,主要看其死后的追悼会是否隆重、热闹。按这样的说法,陈一久的一生无疑是很成功的。

    追悼会前,古郡县委组织部根据市政府冷春波市长及县委书记石丽花的指示,印制了一份《关于开展向陈一久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由于担心正在县里采访陈一久“醉死”的《江南晨报》记者周柞炒作这事,石丽花听取张世博的建议,除印制一份通知在追悼会上现场宣读外,其他的通知暂时未下发。至于冷春波市长建议在媒体正面宣传陈一久生前的光辉事迹的事,石丽花也同样听取张世博的建议,打算待陈一久后事结束后再根据情况,适度宣传。

    这份通知是由县委办主任吕元、县政府办主任祁理牵头,组织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写作班子联合撰写的,经县委组织部部长胡生明、全面主持县政府工作的常务副县长张世博、县委副书记阳先、县委书记石丽花等县领导层层审定。说实话,对这份通知,他们四个都不大满意,因为《通知》把陈一久过于美化,而且陈一久的死与参加饭局、饮酒过多有关,像古时未嫁人而怀孕的女子,十分不光彩,当然现在这种未婚先孕的现象倒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说明生产线正常。然而,如果删改过度,把陈一久定位为常人,这份通知又失去下发的意义,难以向冷市长交差。因而,最终大家经反复斟酌,最终都在文件处理签上画了一个圈并签名。

    参加陈一久追悼会的多达190多人,除了110多人为陈一久的亲戚朋友外,其他均为官场中人。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陆勇军代表市委、市政府出席追悼会,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等四家班子领导及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全部参加了追悼会。偌大的奠堂大厅挤满了人群。

    奠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徊,奠堂上方挂着“沉痛悼念陈一久同志”的横幅,横幅下方挂着陈一久的遗像,照片中的他半板着脸,半露着微笑,不怒自威,态度傲慢。“人民公仆赤心献事业,古郡山水同悲悼一久”的挽联分列在遗像两边。鲜红的党旗覆盖在陈一久的遗体上,黄、白相间的菊花环绕四周。

    奠堂四周,摆满了花圈,其中,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及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等机构都以组织的名义送来了花圈。市电视台、中郡日报都派出记者报道。

    灵堂里,随着哀伤的音乐缓缴流淌,悲伤像流感一样迅速蔓延,使现场的人像初次面临流产的女子一样无比悲伤。在这样的氛围下,哪怕你面对一个生前与你素不相识的死人,你也会忍不住悲伤流泪。因此,灵堂里的哭声、抽泣声像春夜田野里的蛙声一样此起彼伏,场面凄切动人。

    追悼会由县委书记石丽花主持,共有四项议程。

    第一项议程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陆勇军发表重要讲话。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发言,对陈一久光辉灿烂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深情悼念陈一久这位久经考验的好领导,并对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听到陆勇军表扬陈一久生前“久经考验”,而他本人之死与饮酒有关,张世博蓦然想起“酒精考验”这句话,颇觉滑稽。

    第二项议程,是由县委副书记阳先宣读《关于开展向陈一久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阳先神色悲伤,声情并茂地宣读了这份通知,指出陈一久同志原任古郡县委副书记、古郡县县长,2012年8月23日上午,在上班途中患病去世,年仅47岁,陈一久同志生前一心扑在工作上,是优秀干部代表,为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向陈一久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他信念坚定、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宣读过程中,阳先不时低声抽泣,几度哽咽,还用手拭了几次眼泪,显得他与将火化的这个男人生前感情深厚,仿佛躺在花丛中的死人不是陈一久,而是阳先的爹,惹得现场痛哭的人不断增多,像古时起义队伍经过发生饥荒的地方,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这份通知把陈一久的死亡时间写在“上班途中”,是张世博与祁理、甘春潮等人一起想出来的好注意,这样可打“擦边球”,有利于申报其为“因公殉职”。

    张世博心想:阳先你是演戏吧?看你宣读的样子,像陈一久是你的亲爹一般,其实你有多少斤两,县委大院的人哪个不清楚?陈一久生前跟你的关系只能算是一般,怎么他一到阴间,你就与他迅速增加感情啦?我看你是为争取陈一久的心腹们支持你竞争县长位置,才装出这副可怜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