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

  昏黄的大地上,一道烟尘滚滚而来。

  “报!”

  有斥候来至贾璟面前,“将军,前方乃是一片平原,平原上有一条大河,过了河,距离大同府便只有不到八十里路程了!”

  抬头看看已经西沉的太阳,贾璟道:“这么说来,倒是一处极好的扎营地点!”

  “传令下去,前方扎营造饭!”

  “是!”

  身负令旗的传令兵当即打马而去,随即,高声的呼喝响起:

  “将军有令,前方扎营造饭!”

  “将军有令,前方扎营造饭!”

  ……

  征虏先锋大军营地,中军大帐。

  贾璟并三营的校尉千户尽皆在此。

  “诸位,自神京出发,迄今已七日有余,八百里路途所剩已不足十一,全赖诸位用心!”贾璟端起面前的茶盏,“本将以茶代酒,敬诸位!”

  帐内诸位校尉千户也都赶忙将面前的茶盏端起,“将军所练士卒威武雄壮,末将等不敢居功!”

  贾璟闻言,笑而不语,只是与众将满饮杯中茶水不提。

  ……

  要说古时大军行进,一般来说,一日所行不会超过五六十里。

  既要保证行军的速度,又要确保行军结束后,军卒们尚有一定的体力可以战斗,避免被敌人趁虚而入,这已经是正常行军的极限了。

  即便是行军环境很安全,不会有外敌,领军的将士一般也不会提高速度,因为这会使得军卒们在行军结束后非常疲惫,别说是立即遇到敌人了,就是第二天的战斗都会受影响!

  即便是急行军,一日七八十里路便也是极限了,而能持续几日保持这般速度的,都是各个部曲中的精兵悍将。

  而经过贾璟半年多体力、耐力训练,又是饭菜荤腥管饱的三营士兵,暂且抛开骑兵不谈,其余士兵每日赶路一百里,完全是可以的。

  仅此体力耐力一项,振威、果勇、果敢三营算是达到精兵中的上层水平了。

  只是贾璟出于保守考虑,便多留了两分力以防止意外,再加上不能将后面魏国公所率的大军落下太远,所以每日只是行进八十里路便命军卒们扎营。

  一来是保留了一部分的体力防备意外,二来也是可以给众军卒们更多些的休息时间,可以用更饱满的状态迎接第二天的行军。

  …………

  傍晚,残阳如血。

  临近入夜,秋风更是冰冷三分。

  只是秋风再冷,也冷不过东胜卫诸多守军的心。

  已经坚守四日,城里已经快要弹尽粮绝,可依旧不见的援军的踪迹。

  烟火四起的东胜城中,到处都能看到席地而坐的疲惫士兵。

  城墙脚下,守城用的滚木礌石已然所剩无几,就连往日里令诸多军卒闻之色变的金汁也是不多。

  城里,已经有守军开始拆起了房子,抽出其中的大梁作为滚木,建房的石块也是一并运回去,当做礌石使用。

  鞑靼人猛攻四天,东胜城内已然是片片残破。

  “大同府总兵是怎么说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到?”

  总兵府里,东胜卫总兵霍存义大声询问着刚从大同府求援回来的信使。

  (感谢markopenrange、逍遥任长生的500打赏!谢谢认可!)

  PS:依旧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