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北宋时期,大国工匠辈出,推动科技创新人才频出。

    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在宋代有了升级。

    其中的印刷术,由雕版走向活字,对于文化传播的世界级意义不言而喻。

    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昇(sheng),在一千年前是个小人物,但却是影响千年的大人物。

    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它为中华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堪称印刷史上的伟大革命家。

    平心而论,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

    虽然看起来笨重原始,但基本原理跟现代印刷技术相仿。

    后来,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纷纷亮相。

    让活字印刷的材质选择面更大,印刷效率更高。

    因此,世人对毕昇的评价就有两句话。

    既是雕版印刷术的革新者,又是现代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先驱者。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图谱中,毕昇有其重要的历史定位。

    毕昇用大脑和双手诉说着一个勤劳聪明的老百姓如何青史留名,用特有的工匠精神书写历史,使自己也成了这部历史中的一朵浪花。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纸质书籍的重要性或许有所减弱,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活字印刷术不仅是一个技术,更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代表,也是中国人最为自豪的科技创新。”

    “活字印刷术被北宋的科学家沈括,因私人关系偶然记录在《梦溪笔谈》里。”

    “可惜这样一项有利于知识普及,有利于推动文明进步的发明,在北宋之后的朝代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直到清朝洋务运动之后,从西方引进了现代印刷,人们才重新认识到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价值。”

    “公元982年,毕昇出生在湖北一个书香门第,同时也是一个雕版印刷世家。”

    “父亲毕士奇是位有名的书法大家,也是雕版刻印的高手。”

    “淳朴的家风,让幼时的毕昇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5岁时,毕昇启蒙开智。”

    “毕昇常在雕刻坊外偷看匠人刻版,了解了匠人的辛苦。”

    “13岁时,毕昇参加秋试。”

    “少年毕昇凭着满腹才华,力压年龄远大于他的儒生,获得白衣秀士之誉。”

    “15岁时,毕昇立志游学。”

    “在父亲的支持下,远赴江南、入汴京,开阔了心胸和眼界。”

    “毕昇因其一手好字,被许多雕刻坊邀约。”

    “毕昇跟着雕刻师傅学习雕板技艺,一学就是好多年。”

    “一天,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毕昇在一旁观看揣摩。”

    “他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胳膊,结果最后一行的一个字刻坏了,导致师傅辛辛苦苦整雕刻的整块木板也就报废了。”

    “师傅虽没有责备他,可毕昇很难过,他立志要改进雕版印刷。”

    沈括:关于毕昇研制的活字印刷术的原理,我在《梦溪笔谈》里做了记载。

    毕昇活字印刷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字的厚度跟铜钱的边缘一样。

    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烧烤,让它变得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上面用松脂、蜡、纸灰混在一起,做成药剂再盖上。

    想要印刷的时候,就拿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匝匝地把字模排好。

    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个印版,然后在火上烘烤。

    等上面的药剂开始熔化的时候,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在它表面。

    于是,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一样平整了。

    印刷的时候,通常制作两块铁板。

    一块正在印刷,另一块排字模。

    这一块刚印完,另一块已经准备好了。

    两块交替使用,提升工作效率。

    每个字有好几个字模,比如之、也。

    这都是常用字,一块板里经常多次出现,一般各备有二十多个字模。

    字模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做标签,按照韵部进行分类存放。

    生僻字随遇随刻随烤,很快就能做出来。

    他认为如果就印两三本,那还不如雕版效率高。

    但如果要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活字印刷就比雕版印刷快捷多了。

    在发明活字印刷之前,毕昇是熟悉雕版印刷的。

    雕版都是木板刻制的,但毕昇在发明活字印刷时。

    没有选择用更简易的木活字,而是使用泥活字。

    毕昇之所以会如此,他认为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了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

    木活字的字模跟药剂容易粘连,一旦排在铁框里,不容易取下来。

    用泥来烧制字模,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次排版结束后,用火烘烤,使药剂熔化。

    再用手一抹,字模就会自行脱落,不被药剂弄脏。

    “印刷术发明以前,手抄书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发展成为抄书的产业。”

    “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的带动下,读书写字的权利和能力从贵族阶层向士阶层乃至平民阶层延伸。”

    “士阶层为了实现理想,在游学期间就开始抄书。”

    “两汉时期,世家大族深受经学思想熏陶,书香门第形成。”

    “他们有经济实力,对读书的渴求更强烈,单靠自己抄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于是便乐意出钱雇人抄书,这种私家抄书的风气越发普遍。”

    “而抄书的弊端显而易见,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抄错。”

    “扭转抄书风气的,是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雕版印刷,让书籍的复制速度大幅加快。”

    “到了北宋时期,雕版印书更是蔚然成风,数量惊人。”

    “不过,雕版印刷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印一本书,刻那么多板子,雕刻工人费眼费力,相当辛苦。”

    “一块板子,如果有一个字错了,或者要改动,那整个板子就作废了。”

    “如果一本书不再加印,全套板子也就作废了,没法重复利用,存放又占地方,造成巨大浪费。”

    “比如北宋初年刊刻的《大藏经》,一共五千多卷,一共刻了十三万块板子,花费十二年。”

    “活字印刷能在北宋应运而生,成全毕昇的历史定位,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宋太祖立志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太宗也曾说过喜欢读书。”

    “宋仁宗更以文治著称,组织编纂《新唐书》《新五代史》,诗词、古文和理学都有了长足进步。”

    苏轼: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整个印刷史上都是一次革命,对中华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

    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