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刚好这天余渔第一套服装已经完工了,她带着衣服到工作室来,让陶乐他们验收一下。

    易绪之工作日是没时间过来的,所以不用担心会打扰他,所有人都聚在一楼。

    服装方面当然没什么问题,余渔在这方面非常专业,她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基本上自己不满意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拿过来的。

    服装的事有了个好的开头,接下来的话题都显得不那么难开始了。

    陶乐上来就说:“不管我们对将来的预期是怎样,但千里之行也得始于足下,我们歌舞剧的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我去和岳州文艺歌舞剧团的赵团长聊过几次关于我们舞台剧的事,”秦逸跟着开口道,“不过赵团长的意思是,我们做文物这个题材,风险很大,他们考虑跟我们合作的可能性比较小。”

    “还是题材比较小众的问题,”余渔的反应比陶乐小很多,她像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似的,“传统文化方面的东西,从来都是这样,做什么都艰难。”

    秦逸听她这话,好像有故事,就问了一句:“看来你是有感而发?”

    “我之前找过很多家品牌,想要合作推出手工刺绣定制款的服装,但是基本上都拒绝了我。”

    “因为钱?”

    “因为钱,”余渔有些无奈地苦笑了一下,“成本太高了,价格自然也会上去,可普通人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更没有这个生活成本,而有钱人,他们都喜欢国外的大牌,对我们这种民族手工艺不是太感兴趣。”

    秦逸点点头:“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一样的。”

    余渔问:“那有什么办法吗?”

    “过两天岳州文艺歌舞剧团有个演出,小捌的妈妈邀请我们一起去看,之后可以引荐一下,重新去和赵团长谈谈,”秦逸问她,“如果你有时间,我们最好一起去。”

    “这方面没问题,”余渔立刻答应下来,“其实我之前也和一些戏剧团联系过,不过他们的服装都已经有专门的师傅去做了,所以最后也没合作成功。”

    这次如果能争取到和剧团推出文物主题的剧目,能够展示刺绣的机会就多了,这和余渔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

    秦逸又看向陶乐:“小捌有什么想法?”筆趣庫

    “我本来一直在担心,策划和剧本方面才是最大的问题,”陶乐从刚才开始一直很沉默,到现在被点名了才开口,“没想到这些都是其次了,如果从题材就开始被拒绝的话,我有点没想好要怎么去找切入点。”

    哪怕有蒋又梅去引荐,赵团长愿意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去陈述自己的想法,可问题就摆在那里,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话,怎么谈都没用。

    “其实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承担风险,”秦逸已经想过很久,所以有了一个解决方法,但这个方法并不是上策,“比如我们自己去拉投资,解决掉源头的成本问题,或者我们和他们签协议,负责多少比例的购票任务。”

    解决钱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用钱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