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因为头一天晚上过于兴奋,导致第二天早上陶乐被闹钟吵醒的时候,还有些睁不开眼睛。

    许令嘉帮她预约好了博物馆的门票,但是临时接到学校的通知,没办法陪她一起了。

    对此陶乐倒是没什么:“工作重要,我自己去就可以啦。”

    简单收拾了一下,陶乐就带着她的GoPro一个人到了博物馆门口,没想到不年不假的工作日,来这里参观的人也有不少,大部分都是旅行团带来的,年龄偏大一些。

    陶乐跟在他们后面排队,虽然人多,但是也没有排特别久,就能进去了。

    这样换算一下,其实进去了的人也都没有逛太久就出来了。

    因为都是旅行社带来的,博物馆的门票又是不需要收费的,把游客拉来,估计也就是囫囵吞枣看个热闹而已。

    陶乐心里五味杂陈,不知是何滋味。

    她越过人群,直奔素纱单衣而去。

    刚好有一个旅行团的游客请了讲解员,讲解员正在说:“我们大家来看,这件素纱单衣,可以用‘轻若烟雾,薄如蝉翼’来形容,素纱指的是没有染色的纱,单衣指的是没有衬里的衣服,这件单衣……”

    讲解员讲得很认真,但团里听的人却没多少,很快就各自分散开来,各看各的去了。

    因为前面的人都散开了,陶乐就凑了上去。

    讲解员看到有人还在认真听,讲解的激情都高了一些:“这件单衣是用极细的素色蚕丝织成的薄纱裁剪缝制而成,整件衣服衣长12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而重量却只有49克,如果去掉袖口和领口的绒圈锦边缘就只剩下40.2克了。”

    陶乐一边听着讲解,一边抬头仰视着那件素纱单衣。

    博物馆的灯光不是太亮,那件素纱单衣静静地展示在这里,用过来人的目光看着时隔两千一百多年后的人们。

    它虽无口可言,却能诉说太多太多了。

    陶乐看着看着,眼眶就发热了。

    讲解员很少看到来参观时,会如此情真意切的游客,她给陶乐递了张纸,然后问了一句:“你很喜欢它吗?”

    “谢谢,”陶乐接过纸巾,朝她道谢,“我很喜欢它,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能制作出这样技艺精湛的服饰来,真的很令人敬佩,我有些激动。”

    讲解员一下乐了:“那我可得好好跟你讲解一下了。”

    陶乐也微笑着说:“洗耳恭听。”

    “如此轻薄飘逸的衣服,古人是如何穿着的呢?有很多学者都认为它可能是穿在锦绣衣服的外面,这样既可增添其华丽,又可产生朦胧美感。这倒是正好符合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传统审美情趣。但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当作一种内衣穿着的。”

    “都很有道理。”

    至于它在两千多年前,究竟被它的主人怎样穿着,恐怕就只有它自己知道了。

    素纱单衣是真的非常非常符合陶乐想要通过故事去替它开口的一件文物。

    通过讲解员的介绍能够知道,这件衣服这么轻薄的原因,可不是因为织物的孔眼大、空隙多,而是纱料的丝非常的细,一根长900米的丝约1克重。可以说,这是迄今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也是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它的背后隐藏的是古人从蚕种到蚕茧,从缫丝到织造,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代表了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讲解员继续带着游客们往前走,介绍其他文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