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白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片云彩。

    解说员也下班了。

    顶灯熄灭,一束追光打下来,博物馆中又恢复孤独的沉寂。

    然而这沉寂也只维持了几秒钟,很快就又热闹起来。

    “憋死我了。”

    “今天好吵啊,他们怎么那么多话说啊。”

    “那他们长了嘴,可不就是想说就能说么。”

    “幸好我外头有玻璃罩子保护着,不然感觉有几个熊孩子都要把我拿下来摔了!”

    “咱们身上可都背负着好几千年的历史,不能砸!”

    “幸好咱们在博物馆里……”

    文物们憋了一整天,等到闭馆之后,终于有机会能唠唠嗑了。

    观众里有人笑出声来。

    也有些家长正在教育身边的小孩:“博物馆里展览的文物都是国宝,背后都有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就算没有玻璃罩子,也不可以随便乱动,知道了吗?”

    李一鸣低声对身边的秦逸说:“每一句台词看来都是意有所指的。”

    陶乐当初的想法是,有可能会有观众因此觉得被冒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熊孩子。

    但其实陶乐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没有孩子天生下来就是熊孩子,熊孩子都是因为有熊家长,无知的放纵只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理念,在他们眼中也许连这些国宝都是可以随意损毁的玩具。

    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引导。

    秦逸笑一笑,只有他知道陶乐在写剧本的时候,是怎么样彻夜难眠,纠结一句台词的。

    就在文物们聊天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一阵音乐。

    滚动字幕已经开始科普:这是一段来自1986年曾侯乙编钟的音响记录,演奏乐器来自公元前4世纪,由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唱片总公司共同采录,采集时间为1986年3月29日凌晨两点至4月6日晨6时整,室内温度18摄氏度,再录国产音叉,A等于440赫兹。

    底下有不认识字的小孩,但已经开始学乐器,一下就听出来,正兴奋地和身边的父母分享:“是编钟的声音!”

    同样也有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在赞叹:“这乐器一定有很长历史了。”

    音乐是不分年龄,也不分国界的。

    这也正是陶乐选择第二个单元以曾侯乙编钟为主题文物的原因。

    “嘘!大哥开始表演了。”

    曾侯乙编钟是担得起众文物一声“大哥”称呼的。

    甬钟道:“《孟子·万章下》曰,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长信宫灯也开口道:“《太史公自序》曰,礼以节人,乐以发和。”

    兽面纹龙流盉跟着说:“《论语》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长信宫灯追加道:“《尚书》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啪”的一声,角落里一束灯光突然亮起,刚好打在舞台上刚才还暗着的一块区域,明明已经下班的解说员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突然上线出现在灯光下,像老师上课那样,手里还拿着一根教鞭,把眼镜都戴上,开始“上课”了。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解说员推了推眼镜继续说:“刚才发言的甬钟,就出自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发掘于1978年,墓主人名‘乙’,是战国时代曾国国君。曾国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随国’,在今天的湖北省随州市范围内,所以由战国时期的甬钟,来介绍战国时期的《孟子》,是非常适合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