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今天,2023年5月12日,早上5点我就起床,然后盘腿坐在床上,链接上“宇宙储存云”就开始浏览。

    为啥这么做?

    因为我昨天在图书馆里的工作不多,我就在书架之间走来走去,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翻上几页。

    看着看着,我忽然对书中提到的一些人名发生了兴趣,我忽然非常想知道关于这些人的更多的事。

    于是,我打定主意,一回到住处就去“宇宙储存云”查一下,满足我的好奇心。这么一想,我就随手把几个人的名字记在一张小纸片上,下半时带了回来。

    结果呢,昨天一直有一些事在忙,没来得及查,只好今天早上赶在上班之前到“宇宙储存云”查一下——

    第一个名字:裴多菲。

    从“宇宙储存云”上搜来的一些信息是这样的。

    这是一位诗人,所在国匈牙利。

    匈牙利是一个欧洲国家,首都是布达佩斯。

    多瑙河流过这里。在布达佩斯市中心有一个以裴多菲的名字命名的广场。在匈牙利的国庆日,会有很多本地人来到这里,在广场中心的裴多菲雕像周围的地面上,插上匈牙利的国旗。以此种方式纪念这位匈牙利的着名诗人裴多菲。

    裴多菲,在距今180多年前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普通家庭,那时的匈牙利还是被其他国家占领和奴役。

    裴多菲15岁时就开始写诗并且发表了,不久以后他发表的诗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把他看成是一位优秀的年轻诗人。他也从四处打零工,转变为担任一家报社的编辑。

    23岁时,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一位伯爵的女儿,19岁的尤丽娅。这位富有修养的美丽姑娘,让裴多菲一见倾心,于是他给这位伯爵女儿写了一首首的情诗。

    而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是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的。不过,裴多菲的才华和激情,以及社会对他的认可,最终让他和尤丽娅结成了夫妻。

    这个名叫尤丽娅的女孩很可爱,是一个痴情的纯洁的女孩。

    裴多菲和尤丽娅结婚后,写了大量的短诗和长诗。

    其中,最着名的诗是《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另一首着名的诗歌是《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

    是啊,我也喜欢这样的诗歌。

    作为地球人——如果我要生生世世不断反复投胎做地球人,那么我就要放下恐惧,要认识到“人”最宝贵的是自由。人活着,绝不是要做一辈子的奴才,也不是要把别人变成奴才,而是要所有的人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地球的大地上,去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去共同创造多元的美好未来。

    人同此心,因此我想啊,这也是裴多菲为什么被今天的匈牙利人隆重纪念的原因.

    因为裴多菲是为祖国的自由而死的。一方面,他写了大量的号召匈牙利人为自由而战的诗歌,并且亲自向大众朗诵,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随着为独立而战的匈牙利国防军上了战场。他26岁时在战场上失踪了。

    他的娇妻和娇儿失去了丈夫和父亲。

    战后,以及此后的匈牙利政府,都基本接受了这样的事实认定:裴多菲死在了战场,被集体就地掩埋了,成了烈士,终年26岁。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当时清理战场的时候,为什么始终没有找到他的尸体?

    而我从“宇宙储存云”上查到的信息是这样的:

    裴多菲,在他26岁时参加的抵抗俄罗斯军队入侵的战斗中,很不幸,他被侵略祖国的敌方也就是俄国的军队在战场上抓走了。

    连同其他俘虏一道,被流放到了俄国的边远地区服苦役。

    在这里,他一个人被分配到一群俄国囚犯之中,因为语言不通,他只能一个人默默的忍受囚徒生活。

    在这里服刑的第三年,一个当地村子的一位年轻的寡妇,嫁给了他。这样的话,他可以每周有一个晚上和这个只会讲俄语的年轻农妇住在一起。他的新妻子可以帮他洗一洗破旧的衣服,煮一顿简单的晚餐,一般是炖土豆。

    在他服苦役的第8年初,他死于肺结核这种难以治愈的传染病,终年33岁。他死之后,因为没钱安葬,他的妻子和几位熟悉的囚犯,就挖了个坑把他埋了,没有棺木,只有穿在他身上的一套破旧的衣服。

    唉,我得知这个事实,也是不免叹息一回。

    好吧,我代表我无权代表的匈牙利人民,向为祖国、为人民而英勇无畏地战斗的诗人裴多菲致敬。

    我也向当初勇敢选择诗人的美丽女孩尤丽娅致敬。

    此刻,我的脑海中,回想起裴多菲的诗句:

    唉,如今我愿意是雪

    愿在雪橇下面深陷

    大雪翻滚着,我愿意

    再一次拥抱我的姑娘

    我拥抱她,最后一次

    我把吻送上她的嘴角

    由于她忠实的心的热量

    我被融化……我愿这样死掉!

    第二个名字:斯特劳斯。

    斯特劳斯,奥地利的着名作曲家。

    奥地利,欧洲国家。首都时维也纳。

    在维也纳有一座名为金色大厅的音乐剧院,全称是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创建于距今150年前,位于维也纳贝森多夫大街12号。

    在金色大厅,每年都会演奏斯特劳斯作曲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什么是圆舞曲?”

    圆舞曲,早先是奥地利民间农村的舞曲,后来音乐家们在农村舞曲基础上,创作了很多这种三拍子的舞曲供人们跳舞伴奏用,跳舞时男女舞伴两人成对旋转。

    在维也纳,圆舞曲是一种日常跳舞的伴奏曲。

    音乐、跳舞,这是最古老的艺术,也是全民行为艺术,在维也纳,这里的差不多所有居民,都曾经在工作之余或是聚会的时候,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这也是生命的逍遥时光。

    我要说,我非常喜欢《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我尽管是超级古老的灵魂,但是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么好听的音乐作品,在多个不同的宇宙艺术界,也是不多见的。

    我为什么喜欢《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我认为这首曲子达到了某种深沉的意境。当乐曲响起,我无法不深深地沉醉在《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美妙的意境之中。随着音乐的演奏,我仿佛看到我在多个世代所经历的湖光山色,那早晨的薄雾,晨光中湖面上闪闪发光的涟漪,湖岸水草的清香,田野上吹来的盛夏的暖风,湖水的淡淡的鱼腥味儿……

    这就是音乐艺术的魅力啊。

    我作为跨宇宙的浪游者者,我知道声音是宇宙的本质属性之一。声音会影响到、甚至会决定物质的存在形式,因此自然也会影响到地球人类的灵魂。

    美好的音乐,会让人类沉醉其中,欣然无比。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作者全名时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简称:斯特劳斯。

    他从19岁开始第一场演奏会,一生创作了几百首圆舞曲、轻音乐剧以及其他乐曲,48岁时创作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他充满激情的创作,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巨大声誉,他73岁去世时,维也纳十多万市民自发为他送葬。

    关于这位作曲家,还有什么值得一说的?

    有的。关于他妻子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成功的男人离不开善良纯洁女人的支持。

    故事是这样的:

    一次,施特劳斯的妻子要洗他换下的一件脏衬衣,发现衬衣的衣袖上写满了曲谱,她知道这是丈夫灵感突现时记录下来的,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等丈夫回来时拿给他。

    可是,当她一转身去厨房做饭的时候,这件衬衣被前来收衣服的洗衣妇拿去了。

    (先剧透一下:这写在衬衣袖子上的曲谱,就是《蓝色多瑙河》的原稿。)

    当然,他的妻子并不知道这个曲谱的重要性,但是她知道这是丈夫的创作成果,而她是多么爱她的丈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