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朕欲将十三所,按地方合并,试行统一管理,周卿,此法可行?”

    当尚书们刚刚站定,朱祁钰便直接开口。

    周忱原本被马车摇得快散架的身体,颤了一下,随后抬头,问道:“统一管理,是如何管理?”

    “铁冶所由工部管理,但管理落后,弊端百出,朕欲将其合并之后,成立【钢铁工司】,由工部派遣官员调配地方钢铁工司用度、支出、人事等一系列事项…”

    朱祁钰大致将国营企业所需要的构架简单概述了一遍。

    其实,放在明帝国,这样的管理方式更加精简,就算有贪污腐败,追责起来,总比现在一出事就指着工部尚书问,然后再由工部尚书往下责问,一层一层下来,最后无疾而终来得好。

    当然,这也仅是相对而言。

    大明铁冶所共置十三处,其中山西就占了五处。

    山西平阳府富国冶、丰国冶、太原府大通冶、潞州润国冶、泽州益国冶。

    整合之后,能方便朱祁钰通过官营去挤压民营冶铁,逐渐将原本流失的生产资料回收回朝廷手中。

    朱祁钰并没有要逼迫民营放弃冶铁,他不过是想保留些不可再生资源在国内,若是商会往外拓展,朱祁钰不仅不会阻拦,甚至会主动去推动。

    当前冶铁技术,唯王恭厂和西山兵工厂第一,民间生铁在这方面,比不上朱祁钰所提供的技术。

    更何况,现在有蒸汽机,简单的电解制氧将成为可能,火炉的温度将以此再往上升。

    听完圣人的概述之后,周忱思量了起来。

    铁冶所本来就属于工部管辖,但是,尚书也是人,人力终有穷,地方管理落后,弊端百出,从洪武时期便已经显现了出来。

    圣人所提供的改革方案,也不是不能接受。

    “陛下,臣不明白,为何朝廷用铁,还需要向钢铁工司订购?”

    这是一种很新的模式,周忱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倒是于谦和陈循,反应很快,因为他们都想到了同一处。

    京城制衣厂。

    由圣人出资,开办制衣厂,而制衣厂除了承接军服等物资,还对外售卖,盈利之后缴税反哺朝廷。

    除此之外,因为制衣厂的规模比任何作坊都大,所以不管从原材料还是成品,在京城都有敲定价格的资格。

    这所谓的钢铁工司,便是脱胎于此。

    “妙啊!”

    陈循抚须大笑,道:“陛下此法可行,还请陛下让臣代为解释。”

    身为户部尚书的陈循,突然就多出了税收,想想都觉得开心。

    周忱看向陈循,自从收税的权力全归户部之后,周忱其实已经不适合工部了,在这个位置,只不过是等人来接替。

    “这钢铁工司,应该不是说朝廷向其订购,而是如王恭厂、西山兵工厂这类向其订购,虽然皆属朝廷,但彼此间的贸易,更能清晰名目,最主要还是可以控制大明铁价…”

    陈循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不足的地方,自然由圣人来补充,毕竟这种很新的方式,他也是看到了冰山一角。

    而上首的朱祁钰杵着脸颊,听着陈循的描述,国企一开始都是朝气蓬勃的,一如很多新鲜事物一样,但随着员工年龄的增长,工司也会变老,也会臃肿,这都很正常,不能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