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自得知国库缺钱,宁雨菡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都在琢磨着,要如何尽量筹集更多的银钱。

    国情不同,让大胤百姓,如现代那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民众一起捐款捐物,这显然也不合适。

    思来想去,宁雨菡便想出了上述这么一个法子。

    如此,既不会加重百姓负担,又能顺利筹到钱,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元珩也觉得,宁雨菡这法子可行。

    闻得她这番话,年轻帝王立时眼神一亮,一击掌:

    “雨菡,你这法子不错!

    朕觉得,这法子可行!”

    题个字什么的,他可以的。

    只要能够筹到更多的银钱,用以抵御灾情,他多题几个字,又算什么?

    权当做是在练书法好了!

    越想越觉得这法子可行,李元珩再也坐不住了,当即挥手对侍立在一旁的小内侍道:

    “去!赶紧去请丞相、户部尚书、大学士他们进宫。

    叫他们去勤政殿。

    朕有事要与他们商议!”

    那小内侍闻言,当即恭声应诺,领命而去。

    见状,李元珩也当即起身,径直摆驾勤政殿。

    这一天,李元珩和众大臣在勤政殿商议了很久,终是商量出了一个章程。

    第二日,皇帝陛下便颁下圣旨,倡导民间筹款,共抵灾情,其中,着重号召各地乡绅与富商们,捐款捐物。

    圣旨上更是明言,当今圣上会为每一户捐款捐物达到一万两纹银的乡绅与富商们,每人每户亲自题一副字,用以表彰他们本次资助抵御灾情的功德与功绩。

    此圣旨一出,消息很快传开,迅速传遍全国各地。

    不少资产颇丰的乡绅和富商们,俱都对此动了心。

    这可是皇帝陛下亲笔所题的字啊!

    是当今圣上的墨宝!

    寻常时候,莫说是一万纹银了。

    就算是十万两、百万两纹银,也未见得能够得陛下一个字的墨宝呢。

    这会儿,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若是能得陛下的墨宝,将陛下的墨宝,做成匾额,往宅子门口一挂……

    啧,得多有面儿?

    这十里八乡的,还不得羡慕死?!

    又或者是好好将其珍藏起来——

    他滴个乖乖!

    陛下的墨宝啊!

    这是妥妥的能够做传家宝的物件啊!

    有这么一份传家宝,那可是光耀门楣、蓬荜生辉。

    他们家族往后的儿孙们,有此传家宝在手,那也是倍儿有面子的啊!

    心动不如行动,各地富商与乡绅,纷纷开始争先恐后的捐款捐物,生怕晚上一步,国库就不缺银钱,陛下收回旨意,不叫他们捐了。

    白白错失能够获得陛下墨宝的良机,他们可不是要肠子都悔青了啊?

    不可以!

    坚决不可以!

    捐!捐!捐!

    必须捐!

    就这样,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富商和乡绅们,积极凑钱,排着长龙,踊跃捐款的现象。

    不过一些时日,便募集到了一笔不菲的捐款,汇集到国库。

    如此一来,用于抵御灾情的银钱也越发充裕,令得朝廷再无银钱吃紧之忧心,只需一心筑坝修堤、疏导开渠,防治疫情,抵御灾情便可。

    而李元珩,则是一改多日来的愁眉不展,兀自乐开了怀。

    乾元殿中

    看着户部呈上的折子,李元珩不由朗声而笑:

    “哈哈,这银钱上的事,可算是解决了!”

    往后,他都不必再为银钱上的事烦忧了。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