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九章

    玉钗风动春雷惊()

    “混账!你们谁敢拦着朕!”玄凌怒视着跪在自己面前的一众宫人,越发地怒不可遏,“都给朕滚开!”

    竹息苦苦哀求道:“皇上!太后娘娘服了药已经歇下了,若是皇上染了病气过给了娴妃娘娘,耽误了皇嗣可如何是好!”

    “朕自有分寸!给朕起开!”

    “皇上息怒!奴婢万万不敢啊!太后娘娘吩咐过了,若是皇上踏入这颐宁宫!奴婢们就会被赶去慎行司服役的!皇上恕罪!皇上恕罪!”

    玄凌冷冷一笑,迫视竹息伏地相求的身影,丝毫不见动容:“竹息姑姑素来伶俐,自然是明白,若是你们苦苦相拦,朕现在就把你们发落去慎行司!李长!把她们拉开!”

    李长颇有些畏惧,执了拂尘弓腰哈背,求饶似的对竹息道:“我的好姑姑,您就让一让吧。”

    玄凌怒斥道:“吃里扒外的东西!孙传宗呢!不是一早就让你去骁骑营么!”

    李长慌忙跪下:“皇上恕罪!孙大人今晚不当值,已经回府休息了,副统领李敬仁李大人和中军武臣肖海天肖大人说,没有摄政王的命令或是太后的手谕,深夜不可私自出动,以免惊扰百官。”

    玄凌一怔,有阴鸷的寒气在眼中逐渐凝聚,如利剑的锋芒一般缓缓扫过殿外诸人,唬得诸人皆是神色惴惴:“是么,原来朕想调度骁骑营,还缺了母后跟摄政王的同意。既然如此,朕也只能动用自己的亲兵了,夏刌何在!”

    “微臣在!”夏刌从李长背后健步而出,正是一个声如洪钟、凶神恶煞的大汉,抱拳道,“皇上有何吩咐。”

    “将挡在殿外的宫人拖开!”

    “微臣领命!”夏刌目视竹息,嘿然一笑,“竹息姑姑,多有得罪!微臣只效命于皇上,其余人等,若是忤逆了皇上的旨意,微臣只能……”

    夏刌比了一个手起刀落的姿势,身后有数十名亲兵涌出,将竹息等一众宫人拖开。

    玄凌冷冷一笑,待要举步进殿,殿门却猛然打开,朱成璧着一袭碧色绣凤栖白莲的寝衣,披着黑狸毛大氅,冷冷扫视着殿外乱糟糟的场面,沉声道:“这是在演哪一出啊?”

    玄凌一怔,忙拱手请安:“母后安好!”

    “安好?”朱成璧一嗤,“哀家哪里安好?哀家好容易睡下了,却是自己的儿子在殿外大耍威风!吵得哀家脑仁疼!”

    玄凌一凛,忙上前欲搀扶朱成璧,孰料朱成璧挥一挥手道:“不劳皇上,竹息,竹语,来扶着哀家!”

    夏刌一愣,却也不敢立即放人,只偷偷地看了玄凌一眼,玄凌尴尬万分,斥道:“楞着做什么!赶紧放人!”

    “皇帝!你吵也吵过了,闹也闹过了,哀家如今站在你面前,你能否告诉哀家一声,你深夜大闹颐宁宫,到底所为何事?”

    玄凌不敢迟疑,忙道:“儿臣听闻母后晕倒,故而前来探望,却被苦苦阻拦,所以……”

    “哀家不让你进殿,自有哀家的道理,且不说娴妃身怀有孕,哀家刚刚喝了药睡下,你又来吵吵闹闹,是何道理!”见玄凌静默不语,朱成璧冷哼一声,以凌厉的目光迫住夏刌道,“夏刌忠主是好,但也不能愚忠,一味地由着皇帝胡闹,传旨下去,夏刌目无哀家,赐二十大板!李长不懂得劝住皇帝,罚俸三个月!”

    玄凌忙道:“儿臣知错了。”

    “回仪元殿吧,你若真想哀家安好,就不要再如此兴师动众了,知道的,明白皇帝你的孝心,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宫中出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呢!”

    待到玄凌带了人退出颐宁宫,朱成璧幽幽叹气,甫一转身,却是眼前一黑,脚下一软,软软地倒了下去。

    朦胧间,不知时光几转,朱成璧定一定心神,缓缓睁开眼,只觉得眼周有些酸涩,晨曦的微光透过朱漆雕凤纹的长窗进来,案上的筋纹菱花壶与青玉茶盏皆蒙上一层浅淡的清水般的颜色,仿若是新雨过后,天际那一抹淡淡的青色,纯粹的似被雨水浸润过,仿佛伸手一拂,就能感觉到那一抹浅浅的湿意,无端让人心间生出几许恬淡的意味。

    朱成璧转首看去,只见奕渮微微阖目,兀自睡着,漏进殿内的晨光在他脸上有温润的弧度,眉目疏朗,在隔了锦绮相错、云霞万里的帘帷筛入、随风摇曳的晨光或明或暗的阴影中,原本有几分桀骜的面庞亦是温和下来,他正是三十七八的年纪,褪去了年少的时的青葱稚嫩,洗涤了青年时的意气激扬,正是人生最好的时光。而他,已高居摄政王之位,看穿世事百态、洞悉人间万象,这样的气度风华,本是高**坐、青山自倚,但他此刻这样静静地坐着,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让人觉得格外的踏实可靠。

    从前,只觉得这个男人是自己荣华富贵的保障,更因着天子妃嫔的身份,目光掠过他的那一刻,纵使心里会疼,会不舍,会有无数个念头想要在他身上多做停留,然而,却依旧是保持了端华得体的姿态,端庄成不可亲狎的高华风仪。

    再后来,自己入主颐宁宫,又忙着为玄凌的亲政打点,朝中的事情那样多,一条一条要理顺,即便与他独处,亦是少不了分歧与争辩,即便真的能抛却了政事的烦腻,看着他,却怎么也回不了年少时的时光,回不去彼时那个两小无猜的年纪,也许是近乡情更怯,抑或是思君不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