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路边的大树上,树叶已经开始发黄,天空中,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行。地面上,人们还在勤奋地工作着。

    一座占地三百亩的工厂在勤劳的双手中逐渐成型,巨大的主厂房已经封顶,这一天,厂房四周旌旗飘扬,悬挂在厂房门口的条幅在北风中猎猎作响。

    热烈庆祝首都农具厂一号生产车间封顶!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建设祖国,振兴中华!

    一群人围在了厂房的门口,他们的前面是临时搭起来主席台。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味道,就仿佛是过年一样。

    “同志们,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首都农具厂一号生产车间顺利封顶!”主抓这件事的董领导亲自讲话,朱自忠都得站在旁边看着。

    “现在,距离开工仅仅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还有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希望我们能继续加油努力,争取在剩下的时间里,完成其他车间以及家属楼的建筑,在上冻之前完成首都农具厂的整体搬迁工作!”

    董领导的目光望向远处,其他的建筑也在紧张的施工之中。

    “咦,秦工呢?这么隆重的场合怎么不见秦工?”朱自忠向四周看了看,他还计划着让秦阳上来讲几句话呢,毕竟,960厂能完成整体搬迁工作,秦阳功不可没啊,别看秦阳最年轻,在厂里的口碑那可是最好的。

    “据说那批进口的设备今天就能到首都了,他和超子去铁路部门那边协调一下。”秦保国说道:“咱们厂没有铁路就是不方便,好在有那几辆斯太尔,设备运输没什么问题。”

    一线大厂都是直通铁路的,列车直接能开到工厂里去,960厂以后要发展壮大,有条属于自己的铁路线也是很重要的,不过,修铁路可不容易,也不能着急。

    “进口的设备到了?那可真是太好了!”朱自忠也高兴起来。

    不过,此时在火车站里的秦阳和张超,就没有这种好心情了。

    首都东郊站。

    这个车站在38年的时候建立,原本只是首都东郊的一个小站,车站的建筑还保留着时代的痕迹,仅仅是外面涂刷了一层油漆而已,显得非常的寒酸。

    车站上也没有人来人往的景象,和首都的其他车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因为东郊车站主要业务是货运。

    经过57年的改建之后,它的货场扩大至12.6万平方米,货物线6条,堆货能力1.4万吨。到了85年的时候,车站成为首都八大货场之一,88年改名为首都东站,依旧是货运为主,只是把客运站台稍稍修理了一番。

    现在,秦阳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原始的二等车站,他站在狭小的站房里,听着站长赵立国打电话。

    “喂,喂,什么?还没有到?好的,知道了,知道了。”

    放下电话,他的脸上带着不好意思:“秦工,咱们刚刚打电话问过车务段,装载你们设备的那几节车皮还没有到。”

    “怎么可能,前天的时候就从海河港口装上列车了,这百八十公里的路,早就该到了!”

    “这谁知道呢,可能是在某个小站上让车呢吧?秦工,您别着急,只要到了,咱们第一时间通知你们,咱们知道,这是进口的重要设备,绝对不会出差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