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许志强是真的着急了。

    960厂欺负了他们好几次,这个仇得报回来啊!现在的960厂仅仅是一个三线厂,想要拿捏很容易,毕竟296厂是行业里面的大厂。

    如果960厂成了208所的下属生产工厂,那960厂就不再是任他们欺负的小三线,而是和他们平起平坐的了啊!

    眼看着960厂要抱大腿,许志强忍不住开口了。

    “不行,为什么不行?”小白脸开口问道。

    这个小白脸秦阳不认识,不过他也大概能猜出来,小白脸表面上和208所是没关系的,这样省得显得208所吃相太难看。自古以来,篡位的没有一个是主动上位的,都是旁边的人死谏,推脱几次才顺应天意的。

    而且,这样就算是208所最后没有得逞,也不会破坏了和960厂的关系,以后还在一个系统内,抬头不见低头见啊。

    “因为这不符合厂所分离的惯例,也没有必要!”许志强的回答很干脆。

    想要搞武器装备,一方面得有专门的研究所,另一方面也得有生产工厂,那么,研究所和生产工厂应该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在国内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工厂和研究所也是分分合合,其中最关键的一次,就是在65年2月17日,上级做出了《关于国防*第六、七、十研究院与生产部门合并的决定》,将国防*所属的三个研究院分别与国家第三、第四、第六机械工业部合并,史称“部院合并”。

    按照当时的说法,这样做“对生产有利,也对科研有利;对仿制有利,也对自我研制有利;对当前有利,也对长远有利”。但是很快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具有独立研制能力的研究所被拆解分配到了工厂里!眼看初具规模的科研机构即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上级及时叫停了“所厂合并”。

    之后,就延续起来了研究所搞设计,完成设计之后交给工厂生产的方式,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不会出什么问题,毕竟大家都是国家给发工资的。

    但是,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之后,情况就不同了。

    科研所只搞研究,经费得上级给拨款,上级不拨款,那科研所就是清水衙门。而科研所研究出来了先进的装备,直接交给毫无利益关系的工厂生产,那科研所得到了什么好处?凭啥工厂拿到科研所的成果就能生产赚钱,科研所却穷得叮当响?

    这种情况在各行各业都频频出现,比如在航空工业上,生产歼七搞外贸出口的132厂活得很滋润,而设计歼十的611所却是苦哈哈,甚至还传出宋老卖面条弥补经费的美谈。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双方组合成为了一个集团,科研和生产结合到了一起,成飞开始了腾飞。

    “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厂所结合的例子,就算是有,也应该是和65年时候一样,将研究所下放给生产厂,作为生产厂的附庸,而不是由研究所来主导!”许志强继续说自己的意见。

    “哼,你们296厂是生产厂,当然要这么想了,你们是为了兼并208所吧?”小白脸的脑子很聪明,虽然不知道为啥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但是立刻就开始反驳了。

    “我们?我们296厂有自己工厂所属的枪械研究所,不比208所差。”许志强鄙视地看了对方一眼:“我们只是就事论事!要说科研实力,工厂也不一定比科研所差,960厂的研发实力就不错,这种25公斤的机枪,208所的专家们很为难,在960厂那边却能轻轻松松地研发出来!”

    秦阳坐在那里心中暗笑,这许志强一直在为960厂说好话,如果不了解的人,还以为296厂和960厂关系多好呢,实际上,不过是为了给960厂下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