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既然来到了庄子上,    就要有做主人的自觉。

    曹槊带着婢女四处查探,    发现这些人家吃的还算不错。

    虽然没见什么荤腥,但是多多少少能吃饱,    不忙的时候大家可以少吃一些,    等到农忙的时候吃的能够饱饱的去田地里干活。

    这在如今,    放眼看去,已经是很好的日子了。

    这些庄子里面的老太太就负责陪曹槊聊天。

    她们一边儿做着手中的活,一边陪曹槊说话,    “十多年前日子过得还算好。我小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    那个时候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十多年前我们家那老头子还说,总算过一回人过的日子,    可没想到现在这位皇帝坐了朝廷,    却又过回了以前的老日子。”

    这是说自从杨坚晚年到杨广现在这一会儿,这十多年里面,    因为大修宫殿。所以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就像当年混战一样,    到处民不聊生。

    老太太又在旁边说:“您不知道前几年拉人去洛阳修宫殿。消息一传过来,大家都是整个庄子逃到山里面。不逃没办法呀,    谁不逃被捉住了就要去干活。就这样,    还有许多人被抓过去再也没回来过。”

    曹槊点了点头,再往东边,那边的人抓住之后,    草草的训练一番,就开始东征高丽。中间这片地方,一直在修战船,    修大运河和修宫殿。

    曹槊就曾经听别人说过,那些修船的泡在水中,因为上半身在空气里下半身儿在水中。几个月都是这样,以至于腰上全部破烂,都已经长了蛆,就这样,尚且还有活命的机会,若是一旦征战或者是修宫殿。那是十有□□会丢掉性命的。

    “老这么躲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总有那些贪图富贵的把你们找出来,用鞭子棍棒驱赶着出去卖命。”

    这些老太太们纷纷摇了摇头,其中有一个放下手中纳的鞋底子,“小娘子年轻,不懂得这些。哪里是让我们出去卖命啊,卖命好歹也给点好处。这是要我们的命啊。出去干那么多活,哪怕是侥幸回来了,什么好处都没有。我娘家在山那边,家中一个侄子拉到洛阳修宫殿。一身伤病回来了,家里面的婆娘跑了,孩子丢了,房子也倒了,田地更是被人家占了。前不久他来投奔我,现在在我们家住着呢。一到刮风下雨,整个人都动弹不了,还需要我这老年人给他端吃端喝。”

    周围纷纷都是叹气。

    因为气氛不够好,其中有几个老太太倒还是能讲点比自家更惨的事迹活跃一下气氛。

    “你们听说了吗?再往西一点,那边儿不是有大片的田地吗?哎哟,都是平地,一眼看不到头,那里听说有很多大财主。皇帝要让他们挪到咱们这里来,人家从来没有在山上过过日子,不愿意过来。凡是那些不愿意的,立即抄家流放。家中娇养的那些小郎君小女郎们被驱赶出来。这些小孩子哪受过这样的罪,有些过不几天就死掉了。”

    这个说法除了让自己心理安慰自己比别人稍微强那么一点之外,一点都没活跃到气氛。

    反而让曹槊心情沉痛,心里盼着造反的赶快出来。最好是李家赢得天下,到时候,自己多少能干预到朝廷的事情,百姓不至于这么凄惨。

    到了中午,因为曹槊在这里,为了欢迎曹槊的到来,不少人上山打猎弄了几只山鸡回来,放到大锅里煮了满满一大锅。又在鸡汤旁边贴了杂粮饼子,端了进来给曹槊和李建成。

    曹槊这个时候正和李建成说这些庄子上的事情。

    “因为往年都有存粮的习惯,现在不至于吃不饱,皇帝来到了这里,又带来了这么多权贵,权贵肯定要跑马圈地,而且又要抓一些百姓做奴仆。再加上这个庄子又被那些刺客惦记上了,我觉得应该先把这个庄子安置起来,把里面的人能带走的,带到咱们家。带不走的把他们放到别的地方。”

    就是说年轻力壮的全部带到家里,放到洛阳城中,充当护院。年老体衰或者老弱妇孺,就迁到别的地方去。

    这个地方的土地虽然湿润,但是因为耕种困难,曹槊并不觉得放弃了有什么可惜的,但是在这里生活了几代人的老弱妇孺却不愿意到别处去。

    吃饭的时候这些人也说了,家中的青壮不能再像老一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只知道干活了,受了这么多罪吃了这么多苦,到头来还是这个样子。可见老老实实干活在这个世上并不能养饱自己养好儿女。

    家中的青壮如今都有力气,不如跟着主人到外边去闯荡一番,若是能挣些银钱就送回来,若是真的命苦死在别的地方,也比死在修建宫殿开凿大运河的工地上强。

    这也算是商量了下来,曹槊等到吃了午饭和李建成一块走的时候,后面跟了几十个人,其他人也会陆陆续续的到洛阳去。

    曹槊手中现在还有不少金银,盘算了一下,就算是买粮食也能养起这么多些人。

    但是这些人光跟着自己也不是办法,总要给他们找个事情干。

    李建成觉得现在养着这些人也没事,先让他们找个地方开始操练起来,不久就是一支精兵。

    两个人在路上商量了一会儿,曹槊听了李建成的安排,但是回城之后就给关冷艳送了帖子,请关冷艳到自己家里面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