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陆昭漪继续往下说:「陛下,若我们在北方与异族交锋,一旦损失过大,便很难恢复元气,若是再加上战争消耗的钱粮,只怕……」

    众人闻言,恍然大悟,连忙附和。

    夏裴眉梢轻挑,看向陆昭漪。

    「陆娘子,你的意思是,和谈吗?」

    「不错。」陆昭漪解释,「北方疾苦,随着逐年天气恶化,鲜卑诸部,定然是生存困难,才不断南下侵扰,陛下何不学一学两百多年前,中原治南匈奴一事,与其交好?」

    数年前,轲必能统一中部鲜卑后,曾派使馆出使邺都,与武公结交缔盟。

    之后,鲜卑拓跋部、慕容部与宇文部,先后分割了轲必能部所有部族,与中原的联系就此中断。

    武公曾说,这是因为轲必能的威望不足,才导致了此事发生。

    如果,他有足够强横的实力,自然可以让部族归属,与中原结盟,北方诸部与中原交流越多,塞内塞外,便能和睦相处。

    由于中原经历了混战乱世,人口严重不足,还有很多空置屯田无人耕作,并州、雍州人口稀少,若能引一部分北方人口迁徙,或能补足人口短缺的状况。

    夏裴听罢,沉默不语。

    众大臣也跟着沉默下来。

    这种事情,他们从未想过,也不敢想过,开朝几月,就如此向异族示弱,实在看不过去。

    可北方的鲜卑诸部一旦入侵,则必定使中原民不聊生。既然有可能议和,与他们结盟,那何不尝试先议和,也是为新朝百废待兴,养精蓄锐,以此拖延战机,换得北方暂时的安宁威胁。

    可这些朝臣们大多出自关中、河北,若要让鲜卑人进入雁门关,对他们的利益也有着巨大的威胁。

    陆昭漪也知道,众大臣心里在盘算什么。

    她垂眸敛眸,不动声色的看着自己的鞋尖,脑海里浮现出了武公的音容笑貌。

    若是武公在世,那这些问题,定然不存在任何商议的地步。

    「中书令、尚书令,你们对此事怎么看?」

    卫聃与陆承业先后站出来,分别表达自己的看法。

    「回禀陛下,臣以为,北方鲜卑南下,对我朝极为不利的,故臣等不能坐以待毙,必要的情况,可派兵跨过雁门关,给予对方心理震慑,再议合谈之举尚且不迟。」

    中书令卫聃也是比较冷静的,此法也是正常人的思维。

    而陆承业沉吟片刻,道:「臣认为,北方各部南下,不过是想分享南方的土地、粮食、盐铁等物资,对我们没有太大的伤害。」

    「不妨以陆侍郎之法,试试吧?」

    夏裴闻言,不禁皱了皱眉头,「两位的想法,朕自然也有所考量,但若此事传扬到了天下,那北方百姓,又会怎么想?北方各部南下的目的,不就是想占据我朝的土地吗?」

    「陛下言之有理!

    「臣附议!」

    「陛下圣明!」众大臣纷纷称赞。

    夏裴瞥了两人,又转眸瞧了陆昭漪,继续说道:「你们说的都有理!这样,仍让大司马带兵驻守雁门关,探一探情报,再作决断吧!」

    「诺!」众大臣齐声应答。

    机要议事结束,夏裴当先离开,而其余大臣也纷纷告退。

    在陆昭漪刚走出中书省时,便听见身后有人叫住了她。

    「陆娘子,且慢!」崔玉一路小跑跟过来,站到她的身前,深深地鞠躬拜礼。

    「崔某两次受陆娘子大恩,请受崔某一拜。」

    他指的两次大恩,一次是三个月前朝堂上,她力推崔氏为河北大族,第二次就是刚刚,侍中寺建省

    ,他崔玉一举成为皇帝近臣,今后官途不可限量。

    这份恩德,他自然铭记于心。

    「崔侍中客气了!「陆昭漪连忙伸手扶起他,「不管怎样,崔家与陆家也是表亲,侍中这般,反倒显得两家生疏了。」

    她说的是真心话。

    崔玉抬起头,眼神清澈,「陆娘子说得对,崔某受教了。倘若将来有任何用得上崔某的,清河郡崔家,必定义不容辞。」他说完,笑了笑。

    陆昭漪抿唇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