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自从去过曹文銮家之后,董亮每次再遇到他时,两个人不是站着寒暄几句,就是彼此老远地打个招呼。总之,在董亮和曹文銮两个人的目光中,都可以感到和以前不一样的亲近。

    当初与刘文杰书记谈话中间,刘叔的一句话提醒了董亮,使他近段时间来特别用心反思,并对比着这些年来曹文銮为人处世的姿态和言谈话语的做派。就在这样一种不知不觉当中,如此对比和反思,却影响并转变了董亮惯常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

    一日,董亮路过校园内防空洞的旁边,不经意之间望了一眼那儿一大堆破碎的砖头,董亮近来的一个念头,瞬间变成了强烈的要求,并即刻行动起来了……董亮决定自己动手盖间小房子。

    宗晓梅的肚子越来越大了,左邻右舍开玩笑地说到:“小梅,不会是双胞胎吧?”

    为了邻居们的这些话,董亮还专门托朋友在两家医院里,前后做了几次超声。尽管没有见到双胞胎的影子,但董亮对此还是将信将疑。一天,他对宗晓梅说:“我看你这个样子,真和我嫂子当年差不多。医院有时也查得不准。你可能要早产,我想叫咱娘来,可这房子也住不开啊!”

    宗晓梅回答:“是啊!不行,你就早点找学校,借间房子用吧?”

    “学校哪有闲房子!再说,也不会为我们开这个口子,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董亮干行政工作这些年来,他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像养鸡、种菜、垒墙、盖房子……诸如此类家家户户的私事,尽管单位领导在大会小会上,一再三令五申,并且强调了又强调,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宿舍区内,任何教职员工自家里坚决不能干这种事情”。但是,在风头紧的时候,人们就收敛一些,而风头过后,却是一切照旧。这也不奇怪,生活困难、住房困难都是明摆着事情。在每时每刻都是“大好形势”的喧闹声音中,对于老百姓来讲,可以什么话也不说,但“困难”总是要自己来解决的。这可能就是“心照不宣”吧。

    不过,对于一向都特别注意周围影响的董亮来说,这次他也不想做得太离谱。于是,他专门来到了后勤,找了一趟这儿的负责人卞主任。

    由于学校里经常要搞文体活动,作为团委领导的董亮,这些年和后勤上的人,也没少打交道。但是,真正因为自己家里的事情,除了偶尔借个三轮车、地排车之类的,别的事情董亮还真没有去麻烦过他们。

    推门走进了后勤卞主任的办公室,里面却没有人。但是,可以听到隔壁那件大屋子里面,不时地传出来拉呱说笑的声音。董亮掀开那像是用棉被子改造过的房门布帘子,便低头、抬脚地走了进去。

    卞主任和五六个人,正围坐在一个用沥青桶改装的大炉子旁边,一起烤火、抽烟、喝茶、聊天。在大炉子的火口上,放着一个已经烧开了正冒着蒸汽的锥体样的大水壶。就在大水壶的周遭,放着六七个样式质地各异的大杯子。

    一见是董亮迈步进来,卞主任就先站了起来,不紧不慢地问道:“董书记,有事啊?”

    因见到董亮的身姿和表情都在犹豫不决,像是有话不好意思说的样子,卞主任便接着爽快地问道:“有什么事啊?说就是了。”

    董亮张口道:“卞主任,我媳妇快生了,学校里有闲房子吗?能住一个人就行。”

    卞主任笑嘻嘻地答道:“老董啊,闲房子到有的是,我敢借给你吗?”

    董亮又说:“卞主任,防空洞那些砖头我拉点行吧?我自己盖间小屋。”

    卞主任可能第一次看到董亮竟然也冒出了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最常见的那种书呆子气。于是,他一边接过旁边人递来的烟卷,一边划着火柴自己点上。随后,沉下脸来说到:“这么大的园子,那里没有砖头瓦块的,防空洞那些你最好别动。你哪一天盖啊?到时候,我让临时工给你推些水泥、沙子过去。但房子得你自己动手盖啊!”

    董亮连忙点头说道:“好,好,谢谢!谢谢!”

    自从董亮进了这间屋子,只有卞主任和董亮你一言我一语的动静。周围那些人,虽然坐姿和表情各异,但没有一个插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