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五年之前秋天的一个上午九时,在绿国大厦地下甬道北侧隐秘的国会山联播大厅里,当今绿洲世界三大奠基之基金会旗下的科技精英代表:瓦西里?萨哈霍夫,琼斯?雷蒙,李类。正依次在向绿洲世界的高层领导人,阐述亟待解决的残疾人数目急剧增加带来的社会问题。

    萨哈霍夫,根据他管辖下的“社会敏感话题研究所”最近完成的一份调查报告,即《关于近年来残疾人数急剧增加的原因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正在激情洋溢,而且数据详实地阐述着一系列令人信服并哀叹的现象和问题。

    他说,在绿洲的残疾人群,主要集中分布在第一代积极投身于世界绿洲计划的先民当中,其次是他们的嫡系子女。也就是说,正是最应该成为当今“人类仙境”绿洲理想国的真正公民们;或者讲,在这方人类理想热土上,正是现今为数不多的“荣誉主人”中的一部分,今天却成了这一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后,萨哈霍夫用极其简洁明了的话语,把集中表现在绿洲国的棘手问题显摆了出来:

    “即使不需要付出任何劳动代价,他们就能够享受到而今福利社会所提供的现代化高水平‘衣、食、住、行’上的生活保障。但是,由于身体残疾,他们今天最需要的是不断增加对他人服务性依赖和对社会相关设施性需求。尽管,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建造起来的这一新兴国度,每一个公民均有着无私服务他人的觉悟和意识,但同时每一个人也无庸置疑地拥有自由生活和维护自身幸福的保障性要求。所以,当越来越多人们不得不牺牲个人爱好和生活习惯,而投入到服务并照顾残疾人的日常事务当中之际,特别是当现代化医疗和康复手段也愈来愈使得这一公益事业变成了延绵无期并必须高投入的工作时,于是,许许多多普通民众和有识之士,开始围绕着这一现存棘手问题,展开了‘关于社会和人生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方面上的争执和思辨。”

    事实上,上述问题也正是国会山头脑们,这次被召集在一起,聆听本次研讨会的根本所在。

    在分析上述社会问题发生的过程和原因中,针对在年龄段和残疾特征上为何会有如此集中的表现时,萨哈霍夫直言不讳地指出,这和当初推行“沙漠变绿洲计划”时学术界某权威以及当时国际某机构领导层一意孤行密切相关。因为,“沙漠变绿洲计划”酝酿已久,当时世界几大基金会和国际财团都鼎立赞助,并激烈争夺这一项目实施的优先控制权。当一整套可行性计划书和宏伟的绿洲理想国蓝图,由机密变为公开地在世界各地流传时刻,随即也就出现了全球性无法遏制地奔赴沙漠,积极进行社会化实践的热潮。当时,在学术界就有为数不多的一些人,一再坚持应在小范围内,先进行区域性试验至少三十年到五十年后,再有计划地推行这一人定胜天的豪情。但是,由于这部分人在地位及影响力上的局限性,根本没有引起社会公众和权势阶层的高度重视。所以,他们的在当时显然不和谐的呼吁和建议性声音,很快就被湮灭在随之而来的为出现了立竿见影、红红火火、繁荣昌盛的绿洲国奇迹而欢呼雀跃的喧闹之中。

    琼斯?雷蒙,是时下全球医疗界在“安乐死”理论和临床实践上最成功的创建者詹姆士?雷蒙教授的唯一儿子,即人称“小雷蒙”的人物。他也是当初由科学试验到积极推行“沙漠变绿洲计划”社会实践且已故的世界级功勋教授墨罕摩德?冯?兰特先生的最得意门生,而现今他正担任着绿洲最大财团“威克”的首席执行官。小雷蒙依他惯常的举重若轻样的姿态,并用更为翔实的资料和严谨而精确的数字,不急不躁,气定神闲地论证了“沙漠变绿洲计划”从理论形成到社会实践开始,不仅在时间衔接上充分体现了“科学而有效”的现代文化精神,并且针对这一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已出现以及可能潜在一些问题方面的得失利弊,都进行了一番认真而理性地比较与分析后,任何人都不难发现并确信:关于“沙漠变绿洲计划”的实施状况,不仅已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且拥有着极其辉煌的未来。

    在表明了上述态度之后,琼斯?雷蒙又不紧不慢,且言词舒缓,但却十分坚定地指出:再完美的理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和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因此,就彻底否定这一实践活动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样一种态度和做法,不仅于事无补,并且对一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是有百害而无一益。针对在实践以后,或于反省过程中,才发现的错误问题或经验教训,究竟是应该彻底否定前面的工作结果,即刻就改弦更张呢?还是将他们转变成为对今天和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警示和引导?面对这样的两项选择,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且出路也只能有一条,这就是必须继续前行。只不过在选择解决今天问题的方法及其制定相应对策时,应尽可能地去避免曾经犯过的错误,更应该尽可能防范误判和轻举妄动。

    话语到此,琼斯?雷蒙不但语速明显加快了,所使用的字句和措辞也变得即刻咄咄逼人起来。小雷蒙应用当年老雷蒙疯狂地在医疗界推行“安乐死”规划一般模样的气势,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地推出了在针对现今残疾人问题上也必须参照并应该坚决推行“安乐死”的设想以及这样一种设想的道德规则和理论依据。

    如果没有深层学习并了解过詹姆士?雷蒙先生早年写成的用大量真人真事堆积起来的《安乐死的道德》《安乐死的得失》《安乐死的实施细则》以及今天仍在畅销的汇集了老雷蒙先生五十余年不懈努力而完成的《管理的艺术》等等相关其学说和理论的思想性笔记文稿或论著性丛书。那么,眼下这小雷蒙如此大胆妄为的设想和雄辩,无异于一个杀人狂徒在那里振振有词地说道着丝丝入扣而又令人发指、耸人听闻的“害人经”。

    李类博士一直毫无表情地坐在那里。虽说来此之前,他大致已决定了出席今天这次会议,只是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并决心保留自己的意见,不会公开地支持小雷蒙的想法。他之所以预先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并非因为李类小肚鸡肠或有什么利害关系和利益纠葛。尽管李类一直就不喜欢自己导师家的这位公子哥加情敌,而仅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仍然至少在两件或三件事情上,使他有理由决意保持这样一种姿态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