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刘总开会还没回来,钟孝彦已经让谢晓东上班了。其实,说上班也不完全正确,钟孝彦只是把自己负责的几家医院业务,交待给了他;让他先跑起来,工资只谈了提成,还没有挑明底薪以及其它细节。即使就是这样,刘总回来后,对于解晓东的事情虽没有公开地表示过反对,但却一直别扭着,并始终闭口不谈签合同的问题。这让钟孝彦感到十分纳闷,不知道刘总葫芦里买得什么药。

    谢晓东在鑫东的办公室里见过刘总之后,好像在故意回避什么事情一样,从此就很少再到公司露面了,而是改成了和钟孝彦的单线联系。不过,仅仅就一个月下来,谢晓东的业绩还是显而易见的。钟孝彦也随即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尽管,还没有拿到本月的公司提成,但根据供销统计的数额,钟孝彦先把钱垫付给了小谢,并说是刘总的意思,三个月后再正式签合同。

    “钟哥,说实在的,不是为了你,我就不在这儿干了。”谢晓东在私下里,对钟孝彦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而钟孝彦对此,仅当成了一句冠冕堂皇的话,并没有去多想其它的原因。但是,考虑到有一层熟人关系在里面,再细想刘总对小谢显而易见的冷漠态度,他也就不难理解谢晓东这话里面透出来的对刘总的不满。

    “静坐多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刘总对这话是说到做到的。这也是钟孝彦对他特别敬佩,且时常引以为鉴的地方。几年来,公司人员进进出出,换了几茬子。刘总在钟孝彦面前,确实从来就没有议论过谁和谁如何如何。一日俩人在一起闲聊,谈到了谢晓东的问题,刘总冒出这样一句话:“现在这些年轻的,爱败坏事!别太放手了。”

    谢晓东接过钟孝彦在医院里的业务之后,尤其到过了几家外地的单位回来,便和钟孝彦走得更近了。论社会关系网,刘总不仅在业务圈子里面,就是在周围社会的方方面面上,也都是屈指可数的。但在人际关系上,谢晓东觉察到了钟孝彦的人格魅力。

    谢晓东心知肚明刘总心里最忌讳他的是什么。一次他帮朋友出气,敲了某人一笔钱,尽管自己当时没有动手,但彼此的印象是深刻的。谢晓东怎么也不会想到被敲诈的那个人,竟然是叔叔的同学;不过,想到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真正不光彩的不是自己。于是,他不打算离开鑫东,并决心要和钟孝彦成为朋友。

    “钟哥,这是我姐姐,谢晓敏。”一次谢晓东的朋友聚会,他特地邀请钟孝彦也参加了。但打眼一看就明白,请客的钱,是由他这个“姐姐”掏得。

    谢晓敏和谢晓东,除了姓氏和名字接近外,其实俩人没有任何血缘上的关系。因在那次宴会上,钟孝彦留下了名片,而且谢晓东在谢晓敏耳边,把钟孝彦吹嘘得近似“万事通”一样。所以,此后不久,谢晓敏借故孩子转学,又单独请了钟孝彦一次。

    “钟哥,妹妹别的帮不上忙。需要钱,你说就行。”尽管,这更是社会上一句特别场面而又特别堂而皇之的话,但若在辞职以前,钟孝彦是会当真的。然而,谢晓敏在第二次见面时,就说出了这样子一句话,还是让钟孝彦为之心里一热。

    钱,这个曾经入不敷出的玩艺儿,曾经让钟孝彦郁闷沉思过很久。其实,也正是刚辞职后,当感到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之际,他突然对钱形成了一系列特明朗的看法。

    钱多少算多哪?而今买车、买房是最大的消费,如若就是这两项攀比起来,就没有个尽头。吃喝玩乐、包二奶、养小秘,对这方面的花销,钟孝彦曾经尤其认真地想过:“那的确是让人玩得心跳的活法啊!”然而,那样子是否会玩命先不说,一想到其中心脑周旋和身体透支,他就发虚,两脚就像踩在了棉花上一样。仅仅考虑到这一层,钟孝彦都会赶紧坐下来,不愿意再去深思了。

    小学生转学到远近闻名的寄宿分校,这在钟孝彦那里,也只不过就是多说一句话的事情。因为,和自己从小长大的朋友,恰是那个学校的一把手。但正是这样一件在外人看来即使花钱找人也不怎么好办的棘手难题,却轻而易举地就让钟孝彦这样的小人物办妥当了。这着实让谢晓敏心动不已。

    谢晓敏从不给任何人谈论大她近二十岁的丈夫,何以能有那样规模的公司,何以能够招揽并承包了人们根本不敢去想象的国内外工程。神话并不仅仅出现在课本上,而一些名不见经传,既不是故事,但要比故事更具有神话般的传奇事实……国内如此现实场景,每每让钟孝彦惊得目瞪口呆了。而在与谢晓敏交往不长的时间里,钟孝彦从她那里听到和见到的恰恰都是这样一些触手可及的惊世骇俗般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