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所有人跟我走,张野,你紧跟我。”

        说罢,楚默带着这五十多人,快速奔向县衙内院。

        楚默刚上任的时候,在县里并没有府邸,所以他也在县衙内院住过不短的一段时间,只是后来有钱了他就搬出去了。

        可以说,在内院居住的这段时间,正是他积累财富的时间,偷偷摸摸的褥羊毛的事干了不少,那时候他可没现在这么老油条,整天担心东窗事发,于是,他就在自己的寝室挖了一条隧道……

        祸害活千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人家时时都有危患意识啊。

        结果这条密道,就成了他们现在最后的希望!

        楚默与张野掀开木床,在木床下面,赫然出现了密道入口。

        “捕快走前面,百姓殿后,最后一人务必将入口封好!能不能活命就在此一举了,请各位务必小心行事!”

        活死人已经到了县衙附近,现在时间紧迫,每个人都知道这次行动的重要性,张野他们不敢耽搁,迅速跳进黑漆漆的密道,楚默,林简走在中间,后面百姓殿后。

        最后一个进入洞穴的人小心的盖上床板,又使劲推了推,发现机关已经扣上,这才跟上了不对。

        密道里没有灯火,而且密道窄小,所有人都是蹲着前进。

        “哎哟,谁的马槊戳到我了!”

        “不是我,是后面的。”

        “嘘!想死吗?都别吵!”

        “大人,这密道有多长,通往何处。”

        “县城南郊江边,过了江再走几里地就是达化县县城,赶紧走,它们发现我们连跑都跑不掉。”

        楚默思虑周全,居然直接将密道挖到了江边,万一被追捕,他就可以顺着雅鲁藏布江顺流逃脱!

        ……

        李征这几天很忙,但是心情却出奇的好。

        在百姓和官兵的努力下,甘青5号种子全部完成了播种,他这几天检查过播种情况,看来大伙已经将他讲解的几个要点全部落实下去了。

        前肥充足,种子间距恰当……达化县地处高原,不远处就有雅鲁藏布江,日照和水源都很充足,只要避免病虫害就可以坐等秋后大丰收了。

        8000亩,一亩收获5石青稞,那就是4万石!加上许多百姓自己播种的青稞,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饥荒现象。

        到时候百姓看到收成这么好,相信在冬季播种时,就可以在全县推广甘青5号了,到时候达化县将彻底摆脱饥荒。

        粮食,就是乱世的命脉,有了粮食,达化县将吸引更多百姓前来定居,两年后,天下大乱之时,他就有了自己的资本!

        当然,现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成就,那就是民心。

        一方面,粮仓守军兵丁对李征心存感激,处于“支持”状态,虽然李征是骗了他们,但是他也没有真想害他们。

        古代君王所谓拉拢人心,难道就一定是要全心全意付出吗?显然不是,达到目的就行!

        何况从长远来说,李征这么做就是为了拯救世界。

        总之,他们贡献的功绩也是实实在在的。

        另一方面,这几天李征的支持率持续走高,边远地区的百姓听说县里来了这么一位特立独行,又心系苍生的好官,纷纷向县城靠拢。

        不少有冤屈的百姓,甚至鼓起勇气到县衙击鼓鸣冤。

        能来县衙告状,这多少说明百姓对李征是信任的。

        可惜断案这种事李征并不擅长,他将这些事交给储挚去做了。

        目前,李征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检查农田上,青稞丰收是他所有下一步计划的基础,此事绝对不能出现差错。

        在县城附近的一片农田巡视过后,李征刚回到县衙,后脚储挚就来找他了。

        储挚两步走到李征面前,“大人,河津县县令楚默在城门外求见。”

        李征微微皱眉。

        河津县?貌似是在达化县西北的一个小县城,与达化县同属浇河郡。

        怎么意思,县令亲自来,这是要来串门?

        李征多少是有些紧张的,毕竟他这个县令是假冒的,遇到官场上的人,会不会露馅啊……不过他也不可能不见,人家县令亲自上门了,他总不能将人拒之门外吧。

        “为什么是在城外?直接进来就是了。”李征问道。

        储挚组织了下语言,“大人,这个楚县令有点……有点奇怪,身上有血迹,浑身沾满泥土,慌慌张张的,他带来的五十多人全是如此,人人手上都带着兵器,不肯缴械。不知道是不是遭了劫匪。”

        跑人家地盘上,污头垢面,血迹斑斑,还带着武器,就算他是县令,守兵肯定也不能让他进来啊。

        现在各地都有农民军,万一这家伙是来夺城的呢。

        李征皱起眉头,自己的这个邻居到底是要闹哪样啊。

        “走,随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