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浓烟一起,南永忠和南有德开始冲锋,两边的敢死队也开始向树林冲击。

  高禾命大军立即后撤,将早已布置好的倒木施放下去,滚木从山上翻滚而下,忽必烈施放的浓烟正好帮助高禾进行了掩护。

  南永忠和南有德听见滚木声音后大叫不好,但为时已晚,看清滚木之时已经人仰马翻。

  南永忠在马上连续挑飞十二根滚木后,战马体力不支,人马倒地,被滚木冲压而死。

  南有德化作一道黑影左蹦右跳,奈何哪里还有落脚的地方,跳来跳去也跳不出去,当看到南永忠倒地之后,南有德大叫一声,随后也被滚木撞飞,吐血而亡。

  南部叛军,无一幸免,全部葬身在滚木雷石之下。

  这一对贼叔侄,一个永忠却永远不忠,一个有德却从来无德,拍完蒙军马屁后居然未立尺寸之功,就在马粪的浓烟中稀里糊涂的死去,枉费了一身绝世的武功。

  这就是他们的选择,听信小人晋国宝的选择,本可名垂青史,却注定要遗臭万年。

  滚木雷石之后,高禾立即派骑兵向树林冲击,对攀爬而上的蒙古敢死队进行攻杀,这就形成了骑兵对战登山兵的阵势,任凭蒙古敢死队再不怕死,也不是骑兵的对手,瞬间如砍瓜般肃清殆尽。

  但滚木雷石只有一个波次,可蒙古骑兵却有无数个波次,南永忠的宋朝降兵全军覆没后,忽必烈命自己最精锐的亲卫铁骑发起了冲击,亲卫部队装备精良,人人身披战甲,手持圆盾,一般箭矢难以杀伤。

  此刻滚木已经用尽,面对蒙古亲卫铁骑,高禾能用的只有横刀立马。

  高禾知道此时天色将黑,自己占尽地利,只要能顶住这波攻杀,蒙古大军今日定不敢再次发动进攻。

  所以,这一战,关乎今日成败。

  高禾一人持枪昂首站在路中间,一动不动的看着蒙古骑兵逐渐逼近,即将短兵相接之时,一道拦马索突然从路上横空弹出,两边树林中顿时飞矢漫天。

  蒙古铁骑的铠甲虽厚,战马两侧的防护却十分薄弱。

  随着前排战马的倒下,后排骑兵也成了无法移动的靶子,战马中箭长嘶,骑兵倒地惨叫。

  这时,高禾大喝一声,纵马而下,伏兵尽出,杀声四起。

  高禾对蒙古骑兵发动了反攻,倒地的骑兵从此倒地不起,后面的骑兵见冲击受阻,纷纷从两边冲进树林,在林中与高禾的义军进行了惨烈的厮杀。

  夜幕已经降临,林中更是黑暗,蒙古骑兵的集中攻势受阻,只能分散作战,乱杀一气,整个树林充斥在一片刀枪剑戟、挥劈喊杀的混乱之中。

  忽必烈的亲卫骑兵力战不退,两军一直杀到天色彻底大黑,高禾才鸣金收兵,退守到树林之外。

  忽必烈经过这一天的刺激,已经接近嗜血,此刻不顾天黑,不顾地势,不顾将士疲劳,命令蒙古骑兵点燃火把,继续成队成队的向山上攻击前进。

  这样的打法确实超出了高禾的想象,阵型尚未调整,死伤尚未清点,蒙古骑兵又蜂拥而至。

  蒙古大军尚有数万,高禾所部早已不足三千,忽必烈打的又是消耗战,高禾孤立无援,全军覆没已无悬念。

  但高禾又岂是怕死之人,哪怕战到最后一个人,也绝不会放弃和投降。

  面对忽必烈的无赖打法,高禾将义军分为三队,一队后撤,一队埋伏,一队抵挡。

  抵挡一阵再后撤,后撤之后再埋伏,埋伏之队再抵挡,如此循环往复,只为给蒙军造成更大的杀伤。

  就这样激战一夜,天亮之时,蒙军力竭,高禾力竭,三队人马合成一队,已不足五百人。

  高禾坐地喘息,一身蓝袍已被鲜血染成紫色。

  可刚一坐下,蒙古骑兵又出现在视线之内,前排主将骑着白色战马,长鬃飘动,后面竖着一排蒙古苏鲁锭。

  此人正是蒙古漠南汉地大总领忽必烈。

  高禾回头一看,五百义军已无一人能够站起,人马都已极度疲惫,而在义军身后,一座寺庙不知何时矗立在眼前,庙门上三个大字十分醒目——“云龙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