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明月高悬,孤灯一盏。夜已然深沉,灯影之下两人对坐闲谈。

    盛怀安眼见着顾容雅已经有一些疲倦,她眼皮低垂,已经打了几个哈欠,话也越说越少。他便已经知道现在时候晚了,默默地招来了绿漪,起身离开。

    顾容雅洗漱过后,便熄了灯沉沉睡下去,也是怪她身体不好。

    刚才盛怀安跟她讲了三皇子的一些情况,以及今后他的打算。

    三皇子赵承德,生母无宠早亡,没有母族的助力,却自幼聪慧好学。

    非嫡非长,但是却少有贤名,受到百官的拥戴和肯定。在今天来说,战乱之际,尤其要安定民心。所以这时需要大靖的正统继承人来主持局面,而他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当时谢敛受到先帝的宠幸,独揽政权,以历练之名将三皇子外封,而自从被外封到最贫瘠的西岭地区,处处受到辖制。

    虽然是名义上西岭的藩王,但是实权却掌握在当地的郡守手里,他连府邸都不允许被私自外出,彻底被架空。

    先帝驾崩之后,谢敛更是独揽大权排除异己。赵氏的皇子王孙,不是被他一各种名义排挤诛杀,就是要让他与谢敛亲近的党羽之女联姻,从此之后每时每刻无不在人家的监控之中。

    当时西岭有灾,谢敛派下御史去拨款赈灾,以安顿黎庶百姓,却暗中给了那位御史一道密令,诛杀三皇子。

    所幸,三皇子随身跟着心腹太监,在掩护之下,他虽然身受重伤却也躲过一劫。只是谢敛的密令中写明要将他的头颅砍下,装入匣内。

    他为人狡猾,此刻看不见尸首自然不相信三皇子已经死了。当地的郡守也是谢敛的党羽,三皇子一旦出城必然会被人认出。

    情急之下,当时他的心腹给他献上一记。三皇子不愧真的有勇有谋,当即做了决断,用刀将脸划花,换上乞丐一样的粗布衣裳,装成逃荒的难民,才混到城外去。

    这样的经历争当是九死一生,三皇子随身携带的只有那一点银两盘缠,当时买了救命药就花去了一多半,然后没有遇见感染。许是大难不死,他终于如愿来到京城,并且和自己在之前积攒的人脉联络上。

    虽然如此,三皇子也在也不是从前那样高高在上的皇子,而是在这江陵城见不得光的行人。

    他与自己家谋臣的商量之下,最终有人提了意见,拉拢盛怀安,因为他如果想要复国,手中必须要有兵权,光有支持他的文臣是不够的。

    三皇子当时有一些疑虑和犹豫,因为朝野之上所有人都知道盛怀安的发迹离不开谢敛。但是他那位谋士却对盛怀安评价很高,说他不会为一己私欲,而叛国。也不会为奸佞权臣所屈服。

    更何况,盛怀安的外祖江大将军可是为了大靖立下汗马功劳,操劳一生,满门忠烈,这样家族的后人,虽然说只是外孙,但是也一定流淌着忠诚的血液

    江大将军的威名无人不知,三皇子听完也为之一震,但是他当时仍然犹豫。知道前段时间,谢敛摆了宫宴据说是宴请了北狄使臣和亲近的党羽盛怀安赴宴。

    然而却在宴会之后,谢敛不但大发了一通脾气,还把北狄的使臣收押入狱。所有人都觉查出来了风向不对,而在此之后。

    盛怀安和谢敛的关系似乎越来越紧张,盛怀安几次罢朝,拒不上殿。

    谢敛那一方的谏臣屡次上书,其中言明了盛怀安不敬陛下,有辱皇家威严。声讨之音越来越激烈。

    再之后,谢敛突然罢免盛怀安的官职,并要求收回军权。

    可是这谈何容易,那些士兵并不是当初朝廷拨给盛怀安的,而是他在北方亲自招募且一手训练出来。此番要求让他让权,并不足以服众,所以两个人之间的状态一直在胶着,隐隐之中彼此暗斗,却好像似乎谁也没有站到上风。

    三皇子这才下定了决心,同意招揽盛怀安,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几次投递名帖,盛怀安竟然都不在家。阴差阳错之下,直到今天两个人才达成了正式的盟约。

    顾容雅恢复了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这回买的药都是精选的良材,服用了几天调理身子,同时瑛妈妈又想了办法,以食疗药膳进补,她终于大好了。

    身体会恢复了之后,顾容雅突然觉得每日待在家里有一些闷。可是盛怀安却不让她上街,说现在时日不太安全。

    顾容雅嘟起了嘴,小声的指责嗔怪着盛怀安天天的大清早上就出去,每每到了天已经大黑了才回来,怎么就她出去不安全了。

    盛怀安有一点无奈,跟她解释了现在没有什么好玩的,现在不比以往,京都江陵又重新实行起了宵禁的政策。

    大相国寺的灯会取消了,街上商铺也关了一半,曾经繁华的江陵,现在已经变得萧条无比。

    顾容雅实在有些闷,瑛妈妈给她找来了京都中绣娘画的时新花样,她有的时候会照着练一些刺绣。

    她曾经作为京中的贵女,刺绣女工倒也是精湛,可是刺绣这个东西,喜欢的人虽然也觉得有趣,但是时间久了,毕竟眼睛也酸涩。

    顾容雅自己绣了个香囊玩,便在也不愿意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