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那这手榴弹算是成了一半。要知道,手榴弹的威力主要在于爆炸后飞溅的破片杀伤。

    火药只是提供动能的。

    “额,原来是这样啊,我怎么之前没想到呢?”王德胜听了讲解后恍然大悟。

    小鬼子的香瓜手雷,可不就是在上面刻了一个网格嘛!

    他们缴获了不少,也没少用。都只看见这玩意儿威力大,扔到人堆里一炸能炸好几个。

    可谁也没想到,上面这些刻的方格格有那样的用。

    要是早想到了,那不就早改进了嘛!

    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八路军是有能人的。

    打红军那时候就有自制手榴弹了。由苏区兵工厂制造的手榴弹,形状像佛手瓜,一头大而圆,一头小而钝。

    红军战士因为手榴弹的形状,而亲切地称其为“小甜瓜”。

    那时候的手榴弹就有预制破片了。可为什么现在的边区照又没有了呢?

    袁晨铭一开始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明白了。

    一来信息不流畅,山西那头知道的东西,山西这头过个十年八年都不一定知道。

    二来是因为缺乏军工人才,在兵工厂干过的人才,不可能派到基层吧,那没有意义。

    根据地许多地方造手榴弹,没有懂的人指导,就各想其法仿制。不得要领,搞得也是五花八门,参差不齐。

    如果是正经八路军兵工厂造的手榴弹,性能还是不错的。但那数量又太少,八路军发展到现在也三四十万人了,一人分一颗都不够。

    还是得靠下面的手工作坊自己造。

    赵老三是个铁匠,他只关心铁匠的活。搞明白文曲星的要求后,他立马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要按你这个要求做铁疙瘩,如果做那么一两个,额手工给你打磨。如果做的多了,得重新开模具。你要做多少?”

    袁晨铭把目光投给了指导员。

    是先做几个个实验一下,还是直接开模具,一劳永逸?

    王德胜踌躇思考了片刻,询问道:“你要一个一个做,是个怎么做法。开一个模具,一天又能做多少个?”

    “做一两个,额给你先做一个掏空的圆铁疙瘩,再在上面抠出壕来。费时间,一个人一天也做不了几个。

    如果有了模具,那就是不停的灌铁水,要多少造多少。就是做模具挺费事儿的,不好弄。”

    赵老三倒没有虚言,做一个精细的好模具,着实不是那么容易。

    良久,指导员才下定决心:“做,做模具。”

    做这样的决定对他来说,也是有些压力的。

    倒不是说对于袁晨铭没信心,只是万一,万一失败了,损失就更大了。

    那可不是他的钱,他的钱预支了都不够,得回去申请经费。

    此刻,他也下定了决心。万一要是不成了,就当他欠的。从他的津贴扣,慢慢还。

    把事情谈好后,他们俩从赵老三那儿出来。

    发现王德胜还是没什么信心,袁晨铭拍着他的肩膀熟络地宽慰道:“放心啦,指导员。我在小本本上都把这个推演了好几遍了。

    只要零件都弄好了,制作流程没问题,那木柄手榴弹就肯定能造得出来。

    到时候绝对让他们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李大团长,他得请你我喝酒。”

    王德胜被逗笑了,“行,听你的。我们下面去找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