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西北风呼呼地吹,挂在枝头的叶子打着旋飞上空中,行走在京城中的行人裹紧衣裳,张口便冒出白气,康乾十三年的腊月不紧不慢到来了。

    室外滴水成冰,长春院内的气氛却是热火朝天。

    “绿云夫家出孝了,过自己小日子去吧,不用在我身边伺候了。”马丽娘歪在铺着貂皮坐垫的贵妃椅里,膝盖盖着大红色夹被,戴着一顶雪白的卧兔儿,“去,那两件衣裳赏了你,可别说你主子是个小气的。”

    绿云十分欢喜。马丽娘不是好伺候的主子,一路从小丫鬟做到一等丫鬟,总算全须全尾的放出来了。“谢夫人恩典。”

    双福管着马丽娘的衣裳,一早便准备好了,两件半新的厚衣裳递过去,绿云满心欢喜地接了。

    马丽娘捧着一个景泰蓝花篮形手炉,涂着大红蔻丹的手指一指:“我屋里的事,便由彩燕揽总,双福管衣裳首饰,彩英口齿伶俐,管外面的事,三人拿一等的例。”

    按照府里惯例,每位夫人身边,一等丫鬟只有两位,多出来的,便由马丽娘体己贴补了。

    三人露出感激的神色,插烛般拜下去。

    之后是二等丫鬟,马丽娘捡了府里的老人双满、彩娟,去年买进来的柳叶、柳红、柳青,定了下来。

    旁边的孔连捷把玩着一柄新到手的黑漆描金折扇,笑道:“这一堆柳树,我是分不出谁是谁。”

    马丽娘懒得再改,随手指着三人:“听见二爷的话没有?你们四个柳,平时按照名字穿红穿黄穿绿,省得二爷分不出。”

    三人连带秀莲院子里的柳黄齐齐答应。

    这一回,小丁香、香橙升成三等丫头,每月能拿500文钱,喜得嘴巴合不上。

    两位姨娘、四位小姐少爷身边的人由马丽娘仔细看过,该添的添该减的减,一一定下来。

    和往年一样,除了府里过年的东西,二房亦有赏赐,白花花的雪花银银锞子每人两个,就是二两银子,人人喜气洋洋地。

    秀莲尤其高兴:姨娘的份例可比丫鬟丰厚多了,不说吃的用的戴的,只一件出风毛玫瑰紫缎面灰鼠斗篷,就是她从没碰过的。

    大概被众人喜悦的神情感染了,马丽娘红光满面的,朝秀莲招招手,笑道:“什么事这么高兴?”

    秀莲便走上前,满脸堆笑:“奴婢没见过什么世面,见到府里发的衣裳,就花眼了。”

    马丽娘失笑,“这算什么?好好服侍二爷,好东西多着呢!”目光掠过穿着青莲色灰鼠斗篷的马姨娘、茄子紫灰鼠斗篷的孙姨娘,“这两位就是你的先例。”

    孙姨娘马姨娘忙说“不敢”。

    马丽娘对双福招招手,“去,把我近年的衣裳挑两件出来,鲜亮点的,连同今年新做的大衣裳,都给了秀莲。”

    双福望一眼马丽娘的脸色,立刻明白了,回屋片刻,抱着石榴红刻丝银鼠薄袄、葱绿撒花织金棉裙、柿子红遍地金绣花长袄,连带一件大红猩猩毡厚斗篷,一股脑儿给了秀莲。

    这几件都是秋冬时的衣物,秀莲一个人抱不住,连声说“夫人赏的太多了”,柳黄机灵地过来帮忙。

    马丽娘漫不经心地笑:“给你就收着,马姨娘孙姨娘什么时候也没短过好东西。”

    马姨娘是她的陪嫁丫鬟,忙说“夫人手里宽裕的很,稍微松松手,就够我们吃几年了。”孙姨娘也说“夫人宽厚。”

    这话是真的,两位姨娘生了小姐少爷,府里、二房时时有赏赐,秀莲想一想,便没再推辞。

    孔连捷自然乐见妻妾和谐,笑着把折扇别在腰间,端起茶喝一口。

    可惜,其乐融融的气氛没能维持太久:

    除夕那天,马丽娘不太舒服,娴姐儿劝她多歇歇,她却要强,撑着穿衣梳妆,赴府里的年夜饭。席间山珍海味,她只吃了一筷子香菇菜心,就吐得一塌糊涂,吐到最后,秽物成了褐色的。

    这一来,别说孔连捷娴姐儿,就连老伯爷和老夫人都焦急失色,急急派人招太医。

    昔日赵氏推荐的医生返乡去了,正当除夕,太医院给马丽娘看惯了病的医生歇假,并不在家,管家奔波到深夜,方带另一位太医回来,参考马丽娘的旧方子开了药。

    马丽娘这一病,足足病了月余,长春院正屋弥漫着浓浓的药香。

    娴姐儿越来越懂事,留在正屋照顾母亲,马丽娘怕过了病气,坚决不许。娴姐儿哭得不行,“女儿只想陪陪娘亲”,马丽娘双目一红,勉强答应了,让徐妈妈把西耳房收拾出来,给女儿暂住。

    三位姨娘跟着侍疾,煎药的煎药,捧盂的捧盂,尤其是秀莲,日日睡在马丽娘床踏板,熬得眼圈乌黑,下巴都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