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回家休息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后,彼得洛夫那边又传回来了最新的消息。
设立在毛熊国的朝阳公司已经创建完毕了。
王朝阳通过电话就已经能感受到彼得洛夫如今得意的样子,根据他的说法,彼得洛夫先是从东欧不知道哪个小国家,找到了一个长相颇有英伦皇室的欧洲人,然后由这个欧洲人出面,购买了一个濒临破产的發国汽车公司,接着彼得洛夫又通过家族里的关系,暗中联系了一批毛熊国的高官……
最后,一个跨国皮包公司就这么成立了。
彼得洛夫充分的理解了那一晚王朝阳话中的指导思想,在公司创建的过程中就开始在毛熊国内广泛招募工人。
至于工人的招聘条件可以说是见人就要,毫无技术要求,毕竟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这些工人去做什么,或者是要求他们会什么,反正只要把这个样子给做全了就好。
就这样,短短的五天时间内,五百多名工人便全部上岗了。
至于公司的厂房,彼得洛夫也是秉承着能省则省的理念,他低价收购了一片烂尾房,然后全部整合到一起,就这样,郊区的烂尾房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公司,而且这个公司更是喊出了一个十分夺人眼球的口号——振兴毛熊国汽车工业。
毛熊国内少有的合资企业,用的还是發国人的技术。
最起码听起来,还真挺像那么一回事的。
除此之外,彼得洛夫在与王朝阳商议之后,又邀请了毛熊国的国有资本入股,这样的一番操作之下,更是为朝阳公司增加了不少的可信度。
毕竟如今这个境况下的毛熊国,已经开始变得对西方欧洲社会的这一套极为崇拜和痴迷。
整个毛熊国自上而下,都发自心底的相信,在不久之后的未来,他们也一定能够过上像西欧那样的高福利社会,未来的发展,一定只会越来越好。
所以只要是来自西欧的投资商,毛熊国都会把他们奉为坐上贵宾。
甚至,连投资商的背景调查都不需要进行。
听完彼得洛夫的汇报,王朝阳不得不感叹,现在的毛熊国真是一忽悠一个准。
整个国家已经是彻底的疯掉了。
而且最让人感到悲观的是,就连毛熊国的那些高层官员都在自己忽悠自己。
一个本应人人喊打的“公知”成为了一国的领袖,那这个国家要想不灭亡、不破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上一辈人的那些崇高理想,现在已经彻底的看不到了。
一想到这里,握着电话的王朝阳突然有了一种悲伤的感觉。
这是一个伟大理想的破灭,是全人类社会的悲哀。
不过,站在国人自己的角度来看,这样经济一团糟,整个国家半死不活的毛熊国,才能算得上是一只好毛熊。
就在毛熊国的高层领导来公司视察的时候,提前便受到了彼得洛夫示意的“英伦皇室”便直接对官员提出了要求,他们希望能在毛熊国做大做强,而且希望将毛熊国内一些汽车工厂的机床全都整合到一起,组建一个更大规模的汽车制造厂。
贡献出發国的技术,与毛熊国的汽车制造工艺结合到一起,再让毛熊国内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个“英伦皇室”小子彻底的发挥出了外商吹牛的惯例,将各种前景描绘的无比美好,更是把牛皮都吹上了天。
甚至于在这一次高层访问之后,毛熊国内的官方媒体报纸上面,都开始大规模的宣传这个朝阳集团,接着,又有无数的小报刊在彼得洛夫的金钱攻势下,也开始了铺天盖地的报道。
如此大力的搞宣传不是为了别的,为的就是引起官方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