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董娟笑着说:“那些老房子早都拆了,要不这路能这么宽吗?你是想看看老房子吧?那咱们往前走,去大昭寺吧,那里的环境可美呐!”

“大昭寺没去过,离着远吗?咱俩去溜达溜达。”我俩牵着手,有说有笑地朝着南边大昭寺的方向走去。

走过一段红墙廊道,前面就是大昭寺了。远远望去,金色的琉璃瓦映入眼帘,每座金黄的琉璃瓦大殿的房角上还有兽类造型,非常的漂亮。

“这是哪儿呢?怎么看上去有点像北京的故宫啊?”

我们走进去一看,这里头还真的有点像故宫,就是没有故宫占地那么面积大,那么宽敞。

大红的寺庙殿堂,一座挨着一座,庄严肃穆。大门口的造型以红色为主,门楣上雕梁画栋,配着蓝色的图案环纹。里边是寺庙的正殿,看不清正殿的名字叫什么。门外两边栽着一棵棵翠绿挺拔的松树,映衬着寺庙的神圣庄严。道路中间还有大象或是神兽的造型摆在正中央,这都是什么意思哪?我们不知道,边走边看,一路上走马观花,欣赏着这世外桃源般的精美景色。

大昭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是一处藏传佛教的圣地。也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召庙文化,珍贵的文化和艺术品,以及神秘的恰术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寺中的银佛,龙雕、画壁等三绝值得游人来这必看。

大昭寺的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经堂,佛殿,九间楼以及东西配殿组成,是呼市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整个建筑飞檐雕兽,制作精美,既保留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又融合了唐代建筑具有的浑厚淳朴的风格。

我和董娟在这里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地就对藏传佛教文化,产生虔诚,敬畏的心里,因为这里边真的充满了太多的神秘色彩了,我们好像行走在历史长河与现代建筑的交汇之中。

其中的塞外老街,古色古香。我们在这条老街上,观赏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大部分是当地的土特产品,像奶茶奶酪牛肉干之类的,也有藏传佛像,蒙古刀具,皮制品、银制品、民族服饰等等,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我们也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留念。

当见到这儿有当地特色小吃的门脸时,我就和董娟商量说:“咱俩就在这简单的吃点吧,然后好回去。”

董娟也同意。在一家老式刀削面的小铺里,我问:“有没有过油肉炒刀削面?”对方说:“有”,我就说:“那就来两碗。”

董娟说:“不行,太简单了,怎么地也得点两个炒菜。”

我拦着她说:“你忘了,咱们上学那时候吃这道饭多香啊,里边有肉有菜还有面,想想都好馋得慌。”

董娟犟不过我,就又点了一道凉拌菜,我们俩就津津有味的吃起来,记住必须得浇点醋才算正宗。这是我在呼市吃的最地道的一顿饭了,是董娟老友请我吃的!

中午,天下起雨来,淅淅沥沥的小雨,朦胧了旧城的街道,高大的建筑物也显得神秘莫测了。我们刚从四百多年前的大昭寺回来,满脑子装着的是红墙金黄琉璃瓦的古代建筑,现在就又忙着拎行李准备打车去火车站,因为我一会就要告别呼市上火车返回去了。

在离火车站挺远的地方,司机停下车来对我们说:“前边路不好走了,你们就在这下车吧。”我们下了车,雨点立刻就打在我们的脸上身上。前方几百米外的火车站朦朦胧胧的,冒雨走过去吧,没别的办法。

我们在雨中行进,薄薄的真丝裙子已经贴在身上。快到车站的空场地上,见有人在这拍照,那我们也拍一张留念吧。我们俩请拍照的人帮我们也照两张,留下我们在细雨中的珍贵照片。

在进候车大厅的门口,要提供身份证和车票,董娟没有,我们只好在这告别。

分别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模糊了我俩的脸颊。我俩紧紧地拥抱,什么话也讲不出来。下次再见面不知何时!保重吧,亲爱的好姐妹,愿我们都好好的,等到下次见面的时候吧!青山不老,友谊长存!

李白《赠汪伦》的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回赠董娟道:“呼市细雨情意重,难及董娟送我情!”

真诚地感谢老同学的一片深情厚意,特意出来陪我玩半天时间,一会还得顶雨出去找回家的公共汽车站。坐一个半小时的大客车。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金钱至上的今天,这友谊该是多么的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