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杨嬷嬷很有说书的天赋,一个个小故事被她说的生动起来,引的筠如不断笑着。

    不多一会儿,清浅回来了,手中提着一个食盒,看样子有些沉,杨嬷嬷忙起身去帮了一把,将食盒中的菜一一摆到了桌子上。

    都是些城中久负盛名的小吃,一阵阵香味扑鼻,从前在家时,筠如只是偶尔嘴馋了才会打发人去买些回来,入府两天了,只靠着一些点心垫肚子,此时看到这些美食,筠如早已饥肠辘辘,拿起筷子就尝了起来。

    她边吃边招呼清浅和杨嬷嬷,两人肚子也都咕咕的叫着,此时都坐下来,拿起筷子大快朵颐,杨嬷嬷本就是个洒脱人,此时早就没了那分拘谨,吃的满嘴流油。

    筠如和清浅到底饭量小,放下筷子后,两人慢悠悠的端起茶盏解腻,只有杨嬷嬷还大口大口吃着,引的清浅不住的看她。

    杨嬷嬷发觉了,却并不以为意,夹起一块肉放到口中,含糊不清的笑道,“姑娘可别笑我,多少年没吃过这么好的了,你别看我这体格,我是喝口凉水都长肉。”

    又吃了好大一会,杨嬷嬷终于放下了筷子,看着满桌子只用了一半的饭菜,挠挠头不好意思的笑着,“夫人,这些菜您若是不要了,容老婆子带回家去,家里还有五口人等着吃饭呢。”

    筠如看出了她的窘迫,忙让清浅看看哪些没怎么动过的菜收到食盒中,好让杨嬷嬷带回去。

    杨嬷嬷是个聪明人,看出筠如的好意,心底不禁有些动容,这么好的主子,她忙站起来,笑道,“多谢夫人,不敢劳烦姑娘,我自己来,”

    说着麻利的将桌子的剩菜清理一空,将食盒放到一旁,又拿出随身携带的帕子,将桌子上的油渍擦干净,给筠如面前的杯子里斟满了茶,才在凳子上坐下,三人聊起了家常。

    闲着无事,筠如便问起杨嬷嬷家中人,若是有年龄合适的,都可送到府中当差。

    说起这个杨嬷嬷神色瞬间黯然下来,像是自嘲的苦笑两声,才将她的心酸往事一一道来,“不瞒夫人,我小时候,有个老道士给我算过命,说我一个命苦的,我有个兄弟,还不到七岁就走了,他生下来就体弱,若是富贵人家还好些,可偏偏是咱们这样的,唉,后来我在家里招了上门女婿,日子也就这样过下去。”

    她说着低下了头,“后来我那口子在府里当差,因为得罪了管事的,竟被他陷害,生生打断了腿,唉,咱们这样的人,在主人家跟前,连猫狗都不如,我是从小在这宅子里长大,见惯了人情冷暖,自知身份低贱,再加上我那口子这事,我这心里也就冷了,到头来不过是混口饭吃,前日是我眼拙,竟冒犯了夫人,没想到夫人不计较,还让我做这府里的管事,唉。”

    她说着说着就擦起了眼泪,这半辈子的酸楚都在这几句话里了,她知道,筠如是千载难遇的好主子,不知自己怎么有这个福分,竟得了夫人抬举。

    “嬷嬷也是不容易,”筠如宽慰了一句。

    杨嬷嬷两下就将泪水擦了个干净,发自内心的笑道,“现在好了,如今我在夫人跟前当差,我那媳妇,刚给我生了一个小孙女,我将这些菜带回去,让媳妇也吃顿好的。”

    “夫人,”她又想起一事,“我有个不情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