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安海都护府。

    旧港。

    晨光微亮,作为大都护的申屠嘉立刻开始忙碌起来。

    现如今正是夏粮转运的关键时刻,每天都会有几十上百条满载着稻米、小麦、大豆的货船进港补给,然后再度向汉国远航。

    嗯,旧港,就是后世的马六甲海峡。

    现在的汉国本土实行的是三圃制。

    三圃制,也被称为三区轮作制,即耕地大致被分为春耕、秋耕、休耕三部分,轮流用于春播、秋播、休耕,每一块土地在连续耕种两年之后,可以休耕一年。

    而在这休耕的一年中,土地其实并不会完全闲置,而是等到杂草和收割时遗漏的谷物发芽后,再将牲畜驱赶进去边吃边拉屎,极大程度增加土壤肥力。

    如此兼顾农牧,增加农民收入。

    嗯,这样还有个好处。

    那就是三圃制下的粮食总体产出数量,要比那种全靠化肥提升的亩产的全年无休轮作制度产出的粮食数量少一些,再有官方宏观调控,规定粮食最低价格,就可避免谷贱伤农的现象。

    因此,从海外贩运粮食到汉国售卖才有利润。

    毕竟殖民地人工便宜……

    嗯,这是真的。

    如今的大汉已经一只脚迈入了工业时代,作为全球工厂,自然各地随处可见大型工业园区,这也导致了汉人除了做农民之外,要比殖民地的人多出了一个选项。

    工人。

    种地不赚钱,不如进工厂打螺丝……

    反正大汉对农民征收的是二十税一的田租。

    这个税额是按照正常年景统计的平均值。

    嗯,就是除非遭灾,否则无论田里种没有种庄稼,到了收获季都要交税。

    但二十税一。

    也就是说,一亩地如果亩产两石,即二十斗,只需要向国家交一斗粮食的税赋即可。

    换算成钱的话,就是八块。

    相比较打工的收入,这笔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了,还有另一个选择。

    那就是把地租出去。

    这样不仅不需要自掏腰包买粮交税,还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土地的租金!

    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导致了‘一夫挟五口之家、治田百亩’这种典型的小农经济的全面崩溃。

    所以,当旧港外的黄金航道上千帆往来的时候,远在万里之遥的长安城,刘盈又在盘算着‘动摇国本’了……

    嗯,这一次,他想要干掉的是二十等军功爵制度。

    准确的说,是其中的授田法令。

    “尔等议一议,这‘摊丁入亩’、二度编户齐民之策可有纰漏?”

    刘盈说完,目光炯炯。

    此刻在他面前的是奉常萧禄、廷尉郅都、御史中丞赵尧、卫士令虫伍、公车司马令陈豨,典客丞宋昌等几个他培养出来取代功臣一代目的中生代。

    而下一代则是冯唐、魏尚、晁错、贾谊、周亚夫……

    嗯,还有李广……

    但迎接刘盈的是一阵面面相觑之后的满脸懵逼。

    摊丁入亩他们好理解。

    国家已经连续免除了两次各种人头税,而且国内的田租也确实很低,即便是稍微涨一点,但和永久免除人口税相比,百姓总体来说要减负很多。

    当然了,对那些只有千儿八百亩的小农来说是这样的。

    但对那些拥有上万,甚至几十万亩的大农场主来说,每年要缴纳的赋税无疑会增加很多!

    不过这是汉初,延续的是自战国时期的治国理念。

    削峰填谷。

    也就是打击豪强,用他们的资产来填补国库收入的不足。

    比如开国之时,刘邦从全国各地迁徙了大批富户充实关中,为的就是这个。

    毕竟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豪强勾结官府偷税漏税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在天子脚下搞这样的小动作。

    让他们唯独想不通的是二度编户齐民。

    因此,赵尧问道:“陛下,可否为臣再说一遍?”

    刘盈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废除从前的民籍、士伍籍、工匠籍、商贾籍这些将不同百姓编为不同户籍,然后规定他们只能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窠臼。”

    “比如士伍籍。”

    “国家的戍卒主要由这些人承担,诸如民籍、商贾籍等户籍的人,只有在特定时候才会被强征入伍。”

    “这很不合理!”

    “怎么就不合理了?”

    门外,响起刘邦那很是特殊的嗓音。

    紧接着,他大步走了进来,将弯腰行礼的刘盈挤到一边,自己坐在刘盈的位置上。

    门口站着的几个小黄门侍者满脸惶恐,汗流雨下,一副要哭出来的样子。

    毕竟刘邦是太上皇,他们怎么可能拦得住?

    刘盈有些无奈。

    今日是他有些失算了,如果不是他把中行説派出去做另外的事情,否则那老头在外面偷听的时候就会被发现。

    于是,刘盈挠挠头,挨着刘邦坐下。

    “当然不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