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九几年的时候,正好是外国人大规模开始进入中国或者旅游,或者工作,或者商业投资。八十年代这样的情况是很少见的,这也算是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以前的老百姓,也就只能在电视里看一看,要么是撇着八字腿的小鬼子,要么就是上甘岭的美国反派们。

    而且那些电影基本都是黑白的,看的也不真切,现在终于有机会见着活的了,以中国人爱凑热闹的习惯,怎么会不引起围观?

    看看九十年代春晚的节目内容就知道了,蔡明、郭达、赵丽蓉、巩汉林这些都排过外国人来考察和旅游的小品。

    在这个年代,这就是新鲜事儿,把外国人来中国事前事后的遭遇,编排一下,进行艺术的加工,马上就变成观众们喜闻乐见的东西了。

    尤其是后来国家提高待遇,鼓励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有那么一段时间很多电视台都搞过外国人说中国话的节目。

    找一群男的女的,黑的白的,非洲的拉美的学生,又唱歌又说相声的,看他们在台上出洋相以此取乐。

    林俊当时十分地址这样的节目,感觉这种态度很没有必要。大家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的人,只不过生理特征不同,语言文化习惯不同而已,犯的着这么大惊小怪吗?

    当初林苗在外语学院学英语,每回回家的时候,都要霸占着电视机,要么看鸟语节目,要么就看外国人在电视机里出洋相,给林俊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心里印象。

    他觉得还是抱着平常心的态度来对待外国友人比较好,既不用刻意去排斥,也用不着低声下气的去巴结。

    汉唐之时,国力强盛,外国人在我们眼中都是边陲蛮夷,那个时候民族自信心空前强大,对外国人的态度,是比较排斥的。

    尤其是汉代,唐朝因为唐太宗的对外政策,再加上太原李氏本身就有外族血统,所以那个时代对于外夷还是比较包容的,当然这是面子上的,其实内心想来也是很瞧不起他们。

    宋朝时候国力衰弱,甚至历来作为宗主国的“中原大地的主人”,居然也要向辽缴纳保护费“岁币”。

    虽然那个年代国家的地位处于劣势,但在民众心中也始终认为靠武力的始终是蛮夷行径,内心总有一丝文明人的骄傲的。

    到了清末这种情况就彻底掉了个个,以前红头发绿眼睛,身上长着黑毛的野蛮人,突然摇身一变,穿上了礼服,开上了巨舰,用中国人发明的火yao粉碎了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在心理上狠狠压上了一座“落后”的大山。

    哪怕人民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一举洗刷了近代中国所有的屈辱,当改革开放以后,看到西方发的国家的生活,看到外国人的富足与精致的生活质量,这种矛盾的对比让人茫然。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待外国人方面,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只不过这个时代没有一个合适的宣泄口。

    一直到两千年之后,有了网络这个相对更自由的交流平台,那个时候,针对外国人两种不同态度的群体,开始了口水战。

    不管是对西方国家存在盲目敌视的愤青,还是崇洋媚外的软骨头,其实这两种表现,都是符合人心理的两种常见心态。

    缺乏好的引导,让这种情绪滋生蔓延下去,才会导致两种言论越发的尖锐。这人,怎么就不能保持住平常心呢?

    林俊想着想着,思绪飘远了不是谁都像他一样,从十五年后穿越回来,对于这个年代的对与错,能够站在客观的位置上冷眼旁观。没人,有这个能力,也没人,有这个资格。

    对面不远处的外国人,领头的是个看起来有五六十岁,身材高大的白人老头儿,一头花白的卷发披散着,穿着大裤衩和印着雷锋头像的汗衫。

    挎着一个大包还是阿迪达斯的,脖子上挂着个照相机,单看长长的镜筒,就给人一种很专业的感觉。

    老头后面跟着一男一女,男的西裤衬衫,穿的很正式,身材目测也在一米八以上,女的一头金色的长直发,穿着碎花的灰底连衣裙,胸开的很低,裙角很高,刚刚到大腿,脚上蹬着一双水晶高跟鞋。

    女的身材也很高挑,穿着高跟鞋也不必身边的高大外国男人矮多少。手里一左一右牵着两个瓷娃娃一样的外国小孩,也是一男一女,女孩儿略大。

    “这是一家五口?”林俊这么猜着。这身高,女人的穿着打扮,还有两个漂亮的小孩,足以吸引周围百分之八十的视线了。

    不过,就在林俊猜测这一行人的关系的时候,这五个外国人却遇上麻烦了,林俊看到身材高大的白人老头,手中拿着一张钞票,正在向身边的小摊贩解释着什么,而这边卖冰棍的小摊主人,身边站着三五个同样在公园中做小买卖的同行,在呼呼喝喝的喊着什么,情绪看上去十分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