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十三)尾声问辩无悟次日动身往凤常而去。临走前李德千恩万谢,允诺一定将那小乞丐收留到伤愈,从今往后每年接济那些流离失所的孩童。

    凤常一带江河交错纵横如金州,然而地势平缓,与金州自是不可同日而语,通漕运粮极为便利。金梧,平沙,碧芫,为天下闻名的粮茶盐商埠码头。凤江在此汇入苍河,浩浩荡荡往东流入星海。是以凤常地处要冲,扼九州之通衢,商贾往来如蚁,商号店铺遍布。

    此处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有“胡姜粮仓”之美誉。风景秀丽,文人墨客汇集,璨若繁星。书院林立,英才辈出,朝中重臣几近半数出于凤常。

    锦安地处北方,走的是大气庄重的路子,迟迟何曾见过这凤常旖旎秀丽的水乡景色?更别提那些风车石碾水轮春了。她又是新奇又是惊叹,想道:“大哥兴许真的会到这里。现下赶路不及细看,等找到了大哥,便要拉他来好好瞧上一瞧。”

    天光云影流淌在一条条平静清澈的河上,河上渔家摇橹吱呀有声,河畔村庄倒映在水面,宛如水墨画卷。若河流稍宽,沙洲星罗棋布,芦苇摇摆,野鸭水鸟栖息于上,不知名的野花五颜六色热闹开放。有渔夫抬头张望,觉得眼前一花,似有桃花瓣掠过清浅河面,在沙洲上稍做停留,再定睛一看,却现一个桃红色衣裳的少女在河滩上正抬手将一朵花儿插在鬓边,而野鸭鹭鸶已惊起了一片,呼啦拉的拍着翅膀,下水的下水,飞起的飞起。渔夫张大了嘴巴,好半天合不拢。

    迟迟跟着无悟往山里走去,桃树渐渐多了起来。一问经过农夫,却是进了桃花山,翻过便是凤常。

    桃花山果然名不虚传,一路桃树繁密。正是开得最盛的时候,风只轻轻吹动,桃花瓣纷纷落下。迟迟伸手接于掌中。这一年来她历经离丧,近日心情好转,方除了白衣,换做平常喜爱之色。见那桃花瓣与自己身上衣裳颜色一模一样,在阳光下鲜润灿烂,不由心情大好。

    待行到山顶望下一看,顿时心旷神怡。只见山脚下江水碧清透亮,宛如绿色绸带一般蜿蜒而去。再望远一些,见城镇村落一个挨着一个,如珍珠般洒落在河流阡陌之间。

    山中突然有路过农夫引吭高歌,嗓音粗犷,曲意却缠绵。迟迟细听,唱的却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相别经年,与天同寿悠悠此心,迢迢远道衣带渐缓,岁月已晚迟迟好笑,这山歌文不文,俚俗也不俚俗。可是再一想,竟然痴在那里,许多事从心里一遍遍淌过。逝者如斯,以为已经淡漠了,却是藏在记忆里更加鲜明,如那平静的河面上流动的云影。

    不知何时无悟站在不远处。迟迟回过神来,微笑道:“你听到那山歌了么?”无悟点头。迟迟却问:“你应该是不喜欢这样的歌吧?”

    劝君莫惜金缕衣。

    有花堪折直须折。

    无悟沉默片刻,答道:“这曲很好,随心而,思而无邪。”

    迟迟又问:“既无邪,何避之?”

    无悟微笑:“这个问题,便如身是菩提,心如明镜了。”

    迟迟低头默想,复扮个鬼脸笑道:“同你辩机锋,要是我赢了,莫非要去做天下第一圣尼?不妥,不妥。”说着跃下去,如顽童一般呼喝有声,脚不沾地的一路大笑着下了山。

    行到官道上,见树荫下歇息着一队官兵,旁边还有一辆囚车,原来是押解犯人的。囚车中犯人见走来一个秀丽无俦的少女,眼神直勾勾的瞪着她。

    迟迟大怒,狠狠的瞪了回去,那人咧嘴,露出白森森的牙,桀桀而笑。一名官兵立刻用刀鞘拍击栏杆,大声呵斥,又对迟迟笑道:“姑娘莫惊。”

    迟迟哪里会怕,冷笑一声,问:“他做了什么?”那官兵忙道:“此人乃罪大恶极的强盗,不知道杀了多少人。”迟迟细看,这人原本长相颇为清秀,但是脸上有道可怕的伤疤从左眼一直延伸到下颌,加之神情暴戾,更显狰狞。

    迟迟正盘算如何教训他的无礼,却见那人突然眼神一变,目不转睛的盯着她身后,随即听得一声“阿弥陀佛”,自然便是无悟。

    几名官兵见了无悟,忙起身恭敬道:“大师。”那犯人哈哈一笑,问道:“请问来的,可是圣僧?”迟迟纳罕,这人倒有些见识。

    无悟道:“贫僧无悟。”那人道:“观影琉璃珠呢?”一名官兵立刻喝道:“闭嘴。”

    那人却继续道:“都说观影琉璃珠可以看到人的前世今生,未来命运。我很想知道,我原本的命运是什么?”官兵冷笑道:“还能有什么?自然是斩示众。”

    无悟却道:“且让贫僧与这位施主单独说话。”几名官兵无奈,只得退到一旁。迟迟也站得远了,耳朵却听得清清楚楚。

    那人极为粗鲁的道:“和尚你可知道,我从前是个秀才,为何会成了强盗?”不待无悟回答,又道,“我幼年时,家母请了不知道多少个和尚道士替我算命,都算得我将来要是一个强盗。我却偏不信邪,所以拼了命读书中了秀才。哪知最后,我还是当了强盗,和尚你同我说,究竟是那帮秃驴妖道是骗人的呢,还是我命该如此?”

    这几句话落在迟迟耳中,她只觉脑子轰的一声,顿时空白,连无悟怎样回答都没听见,转身飞奔如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