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只是这次心里不像往常一样平静,脑海中总是出现那双透着孩子气的愤怒的双眸。

    现在想想抢先傅子琛一步买下发夹,如果只是为了气他没必要真的送给小村姑,免得到时候惹上麻烦,被小村姑缠上只能娶她回家。

    但自己不但送了,被拒绝后还有点生气,兜兜转转回到她手里又有些开心……

    总之,这种复杂交织的情绪是陆瑾然以前很少有过的。

    他向来肆意惯了,做事全看顺眼或顺心,懒得为了点小事纠结扭捏耗费心力,自从下乡见到小村姑一切好像变得有些不同了。

    ……

    连着下了好几天小雨,大队的成员们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顺利完成了插秧工作。

    工农兵学校的推荐名额下来当晚,汪书记和姜大卫促膝长谈。

    “大卫,这两个名额里有一个我建议给你家阿诚。”

    姜大卫眉头微拢,有些犹豫,“这不太好吧!”

    自家老二以后要接任自己大队长的工作,现在又拿推荐名额,啥好处都占了,村里有些人指定会有意见。

    “没啥好不好的,这是我仔细想过的。”

    汪书记不疾不徐道:“主席曾说过世界是青年的,长江后浪催前浪,譬如积薪、后来居上。我老了,你也老了,不知道还能干几年就要退下来,之前咱们村送了贫农成分的孩子,没学到啥本事反而变得畏畏缩缩,最后还是跑回村里种地,这回我就想选肚子里有点墨水、头脑聪明胆子大点的。本来我最中意你们家明珠的,她读过高中,不比城里来的知青文化水平低,又有能力做衣服赚钱,有头脑又圆滑,出去哪里都能混得开。”

    “可惜她是个女娃子,”他叹了口气,“长得又漂亮,在县城咱们和明辛还能托人照顾着点,出了县城谁也照顾不了,也不该让她这么小一个姑娘扛着咱们村的担子,明诚读过初中去学校学习肯定能长长眼界。”

    至于村里人咋想不重要,他看得出来姜明诚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只要给他机会成长,日后有机会肯定会帮扶村里。

    听完老伙计的话,姜大卫也不再反对。

    “那以后谁开拖拉机送菜呀?”

    “不是还有知青吗?问问他们有没有会开车的,没有的话趁着这会学校还没开学让阿诚教教,这可是个轻松活,还能常常去县城,肯定抢着干。”

    至此,姜明诚的推荐名额就这么定下来了。

    一家人是又高兴又不舍,好在不是现在就离开。

    这个消息暂时没有公布出去,免得人心浮动,闹出不必要的争执,也就自家人知道。

    姜明珠听完队长爹的话后,说:“趁着这会有时间,我给二哥做两身秋衣,免得入秋后着凉。”

    不等姜明诚开口,宋宝娟连忙婉拒,“小妹,用不着,你二哥他不缺衣裳穿,你这几年生日、过年都给他做衣裳,真的够穿了,还是做别的衣服赚钱要紧。”

    “二嫂,出门在外不比家里,穿得体面一点,不至于被瞧不起。”

    哪怕是工农兵学校的学生也存在着鄙视链,有些工人看不上农民,有些当兵的看不上工人。

    二哥倒是有几件她给做的好外套,不干活时偶尔穿穿,里面穿得绵里衣不知道打了多少补丁,要想不被看低得‘表里如一’。”

    姜明城耸了耸肩,满不在乎道:“别人瞧不瞧得起又不重要,我是去学习的,不是穿得花里胡哨地为了让人瞧得起的。”

    姜明珠睨了他一眼,“哪里花里胡哨了,你要走出村子,走出县城,去省城里读书,不得跟城里人来往打交道,穿得体面准没错。”

    “那就做两身吧!”何玉芬觉得闺女的话有道理,待在村子里穿成啥样都无所谓,去城里读书不能被瞧不起,“你要是少了布料,我想办法去跟邻里换。”

    姜明珠得意地抬了抬下巴,“用不着,你闺女我怎么可能会少布料。”

    要知道她的高中同学、现在的小姐妹就是纺织厂副厂长的女儿,她和她妈妈都是自己的忠实顾客。

    她做衣服给她们一些优惠,精心设计,厂里生产多出来的有点瑕疵的布料会送一些给自己,过年过节还会送她一些省城的百货大楼里买到的好料子,不然她也没办法给自己做好几箱子衣服当活体广告。

    其他人也就没什么意见了。

    名额定下以后再公布,找个合适的人替姜明城开拖拉机得尽快安排,不仅要学会开拖拉机,还要跟供销社的社员进行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