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哦?你觉得朕不应该趁势发兵攻取南唐?”赵匡胤诧异地看了萧寒一眼,万没想到这个少年竟然会对军国大事存在自己的看法,因此一时间目光中便带了那么一丝丝玩味,“那你给朕说说,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啊?”

  说起来高处恭也没想到萧寒竟然会在这件事上胡乱发表意见,而且还跟众人的看法相左,因此一时间生怕他说错了什么话,心中也不免有些气恼和忐忑。

  不过高怀德倒是知道萧寒并非一个普通少年,对于一些事情向来有着深刻的见解,所以他也没有出言阻止,就只是静静地看着萧寒,想要听听他能不能说出点儿什么可以掀起水花的东西来,毕竟高怀德对于南下出兵之事也是不赞同的。

  当然,不管高怀德父子如何看待,对于赵匡胤来说,萧寒就只是一个颇精医术和厨艺的少年,所以他也没打算把萧寒的话放在心上,就只当作是无聊之下的闲扯罢了,可没想到萧寒说出来的第一个点,就迅速地抓住了赵匡胤的心:

  “既然官家问起,臣定据实以告,言语中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官家见谅。”萧寒说着,便拱手朝赵匡胤行了个礼,尔后轻舒一口气答道,“内乱方平,大宋国基未稳,这是臣认为不宜南下出兵的第一个原因。”

  “唔……国基未稳……”赵匡胤眉头微蹙,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同时心中也暗暗地赞叹了一小下,“这小子是真敢说啊……”

  其实宋朝的国基不稳在几个月前还是众人的共识,因为赵匡胤通过兵变的方式来篡权称帝一直被许多人视为得位不正,甚至一些野心家都在暗暗图谋,想要趁机浑水摸鱼,毕竟手上有兵又有权的不止赵匡胤一人,凭什么他能当皇帝,我却不能?

  所以自从赵匡胤在今年(公元960年)年初称帝以来,他基本上就没睡过安稳觉,整天都在琢磨着怎么安抚手下的文武大臣和各地的强将、节度使,可即便如此,在四月份的时候,雄踞太原等地的昭义节度使李筠还是发动了叛乱,搞得赵匡胤是心力交瘁,而朝内的一些后周旧臣也趁机和李筠暗暗勾结,结果最后还是赵匡胤御驾亲征,率禁军督战,把老底子都给拼上了,这才平灭叛乱,稳定住了局势。

  经此一役,许多人都认为大宋的国基这就算是彻底稳下来了,可身为皇帝的赵匡胤却明白仍有不少人在暗暗观望,甚至阳奉阴违,伺机待变,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坐得还是不够稳。

  当然,结果也正如赵匡胤所料,在消灭了李筠这股叛乱势力以后,紧接着雄踞扬州等地的归德节度使李重进又在九月份起兵作乱,国内形势也再次变得严峻起来。

  所以尽管赵普断言李重进此番必败,可不放心的赵匡胤还是亲自率兵来到了扬州城,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只要出了一点差错,表面上还是一个庞然大物的宋朝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如今李重进叛乱也被剿灭,跟随赵匡胤的那帮文武大臣心中不免骄傲自满了起来,甚至产生了顺势率兵攻取南唐的想法,但他们却忽略了宋朝内部的重要问题,那就是大宋的国基是不是像他们想象中的那般稳定?

  如果赵匡胤此时贸然发兵攻打南唐,那么大宋内部会不会出现问题?又会不会有人趁机作乱,让刚刚稳定下来的大宋朝后院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