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季博章果然熟知燕朝史事,精于文章,不过两天功夫,钟浩的大小事迹便收集得一清二楚送到武卫明面前。

    坐在书房桌前,武卫明心情有点复杂,对于钟浩这个早已死去不知多久的男人,他即妒且羡,还夹杂着那么点自己也说不上是为什么的好奇。

    能让周婉倩这样的女子等待寻觅四百年尚不改其志,总要有点不平常的地方吧!

    那晚他拂袖而去,心情激荡之下索性连夜骑马回京,对周婉倩追在身后的呼唤只当没听见,兴好常人见不到鬼魂,不然真要惊世骇俗了。

    一夜间两度奔波,到侯府时天已大亮,他脸色铁青浑身杀气的样子着实把府里一于人等吓得不轻,一声吩咐找了季博章来,他就把自己关在屋里,闲人一概不见,直到今天,气恼渐消之余,对周婉倩的挂念又窜上心头。

    长叹一声,武卫明翻开新出炉的《骠骑将军钟浩传》,仔细研究起来。

    燕朝的衰败,迅速糜烂至无可救药,不过五、六年而已。

    钟浩以二等神武将军奉诏回京时,政局已是内忧外患,病入膏肓,只要几个引子问题就会猛烈地爆发开来,然而朝堂之上仍旧是歌舞升平、醉生梦死,达官显贵并未体会到末日将至。

    二等神武将军在京城里算不上什么大官,钟浩战功虽显赫,但在朝堂上却没说话的分,原本跟皇室也沾不上边,不过,天顺十二年,即钟浩回京一年后,京城发生了一起小小的叛乱,把钟浩推到了众人眼前。

    说是叛乱,实际上是一群流落京师的灾民,他么被官吏剥削欺辱,一时激愤下围堵京兆尹卫门,要求放粮救济,不料却被京兆尹以暴民作乱为由辣手镇压。眼见已无活路,灾民们索性放手一搏,竟冲开官府包围,退向附近的恩泽寺。

    糟糕的是,当日太后带了贵妃公主一干人正在寺里祈福,护卫们虽奋力阻挡,然而一人奋死可以敌十,十人奋死可以敌百,灾民拼命之下,竟然冲到了大殿前。危机之时,已调任神机营统领的钟浩带着一小队兵卒赶到,护住了鹫驾,与灾民对峙。

    一场混战间,有流矢射向贵人,钟浩奋不顾身,以已为盾,此后便是带伤而战,直到援军赶到。他浑身浴血,却还坚持护送鹫驾至宫门方才力尽倒下……

    看到这里,武卫明冷笑一声,功高莫过救驾,前面的奋力拼搏,原始职责所在,可后面的带伤护卫,则与作戏无异了,只是唯恐太后看得不够清楚吧?

    只不过那一箭……武卫明的手不自觉摸向自己的胸口,如果真是一模一样,那一箭若再深数分,必然伤及心肺,药石罔效,钟浩这种身经百战的人,绝不至于想不到后果,那么这番举动,就非职责与做戏可解释。

    那位贵人,定时周婉倩无疑,然而,数年前的一夜之缘,已可令他倾生相报了吗?钟浩这看似严肃端方的人,竟会有这种深情与气魄吗?

    武卫明的心,一热,一冷,又一痛。

    ……太后对钟浩印象深刻,认定如此忠心的将军,正是难得人才。那时太后对朝政颇有影响,鹫驾之功又是明摆的,于是半年之内,钟浩官职一升再升,五个月后已升到了一等骠骑将军,封忠勇伯。此时的钟浩,俨然是朝中新贵,前途不可限量。

    他年已二十四,却尚未娶妻,当下便有权贵富豪遣人做媒,然而钟浩却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平日只是尽忠职守,除了军中相识,从不与朝中权贵交结。

    武卫明暗暗点头,钟浩此人果然深谙韬光养晦之道,以军权为盾,远离宣争,严守中立,则上位者自然倚之信之,旁人也很难疑之害之,不过,他不肯娶妻,真的只是自保之道吗?隐藏在名位、权势、功业之下的,是否还有一个周婉倩呢?

    但当时的周婉倩不但是公主之尊,且即将完婚,而且对方是丞相之子,亦是青年显贵。对于那时的钟浩而言,周婉倩实如水中月镜中花,绝无攀折之望。

    有人会因为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而舍弃青云之路吗?

    武卫明的心,一疑,一惊,在一痛。

    其实,以此时的武卫明之心,度当日钟浩之腹,实在是一件颇为尴尬的事。可就算是自找苦吃,他也一定要一桩桩一件件弄个清清楚楚!

    情关难过,古今皆然,非独他一人。

    正待再看下去,就听书房外有仆从高声禀报,「主子,沂园有急事禀报!」

    武卫明不由心头一震。沂园?难道是周婉倩出了什么事?如今在他心中,已完全忘了周婉倩是鬼这回事了。

    快马来报的侍卫叫林瑞,一路疾驰还有些喘息未定,一边说一边满怀激愤。

    昨夜寅时,以为侍卫兄弟巡查时竟被恶鬼所伤,众人闻声协助,那恶鬼却已经窜逃,伤者垂危,总管一边延医,一边派他回报。他久随侯爷,多见侯爷谈笑问人鬼灰飞烟灭的气魄,可这不开眼的鬼魅竟在太岁头上动土!

    武卫明脸色沉凝,冷哼一声,「知道了。来人,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