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成听到不良人传回的噩耗后久久不能回神。而李成的右臂开始疼痛,疼得李成无法言语。

    李成在偏殿左手握着右臂缓解疼痛,三丈开外的不良帅忙问道:“陛下,您?”

    李成摇了摇头缓了一会儿,大声对外面的侍者道:“速速传召朝臣议事。”

    说完门外候着的侍者去传旨了。

    又是好一会的静默,李成问旁边的不良帅道:“我,这一步是不是走错了?”

    不良帅当然明白,李成话中的这一步指的是他登基和登基以后的事。

    不良帅躬身道:“陛下,臣是大唐帝王的近臣,自臣加入不良人开始我便侍奉于帝王身侧。您所做的事,是大唐历代帝王都想完成的心愿,但都没有完成。既然您自诩为终结者,那么您就必须为这终结者三个字付出代价。也许曹王和金城王就是这代价里的一部分。也许您御足留下的脚印,就是李氏一族将来兴旺的大道。臣望陛下切勿妄自菲薄。”

    不良帅说完李成道:“你随我去大殿。”

    不良帅马上拒道:“陛下,臣是暗臣不应出现在人前。”

    李成摇了摇手道:“我将李唐宗室打压的太狠了,恐怕他们会鼓动李贤造反。我是时候要他们看看大唐帝王应有的一部分底牌了。”说完李成向正殿走去。

    李成坐于紫宸殿正殿之上,不良帅站于李成右侧,他二人在大殿上讨论了很长时间战事。大臣们还没来,但是大殿上来了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正是被李成册封为皇太后的淑妃和清安公主李娍。

    郑太后被李娍扶着从后殿快步走了进来。郑太后一看到李成道:“皇帝,宁儿此时到底如何。”

    李成给郑太后行了礼道:“边关之事尚不明了,老七此时的情况还没有具体传来,您还是回宫等候吧,有了消息我定要人速速传报。”

    郑太后听完李成这话红了眼睛道:“皇帝,你是我一手带大的。你从没有如此这般搪塞于我,你说宁儿是不是已经战死疆场了?”

    “没有,没有。太后您多虑了,这里现在并没有太多边关的战报。你不必过于担心,朕相信皇兄会保佑金城王和曹王的。李娍你快带太后回宫休息,马上大臣们就要上朝了。”

    郑太后还准备再说些什么,但是被李娍搀了回去。

    郑太后走后李成看着不良帅道:“我身边的人该清理了,有些人不能留了。”

    不良帅应了一句,殿外群臣就到齐了。

    群臣上殿之后李成将边关之事说了,殿内一片哗然。

    大殿之上有为二王担忧的,有担心边关国事的,还有人认为二王轻敌导致边关失守的。下面乱了好一会,李成一声轻咳大殿一片寂静后李成道:“倭虏国大军犯边导致我大唐边关大乱,使我大唐两边城百姓惨遭屠戮。此等天怒人怨的暴行我大唐怎能忍下去。”

    李唐宗室一听李成这么说马上有人走出道:“陛下,此时开战财政恐怕无法负担。大唐连年受灾刨去各项开支,其余的钱已所剩无几,望陛下三思。”这个说话的人是御史李孝岩。

    李孝岩刚说完又一人站出来道:“陛下,大唐疆域辽阔,即便陛下想从别处调兵也不能迅速驰援。依微臣愚见不如舍去北部三边城退守内陆诱敌深入更为……”。

    这人还没说完李成一巴掌拍在了龙书案上。李成这一掌响彻大殿,如不是龙书案上有历代君王刻下的阵法,恐怕早被李成拍成碾粉了。

    李成这一举动大殿上立即寂静无声了,李成怒目望着大殿之下恨声道:“退守内陆,退出的何处不是大唐的领土,舍弃的哪位不是我大唐的臣民。大唐疆域辽阔不是用来退的,那是我大唐子民安居的根本。边关的两座城池已经被屠,不知多少子民死于敌寇之手,镇守边关的三位王爷,如今曹王战死金城王生死不明,戍州王为了边关百姓和我大唐江山社稷死死相守。此时此刻朝堂之上还能说出此言。你这是要弃大唐黎民百姓于不顾吗?你们是想我大唐的江山社稷毁于一旦吗?此时此刻还有不知多少黎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又有多少百姓正在和我边关大军一起奋力的抵御外敌入侵。反倒是尔等不知边关疾苦说出此种言论,难道圣人的教诲都攉饭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