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调查处除了几位秘书,其余人等皆是男性,年纪大部分过了而立之年,但没人敢在年纪轻轻的林处长面前摆老资格。

    “她杀过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好几了。”

    “阴气这么重哇。”

    “这种煞星怎么调来咱们处里了?”

    处里的文职军官们暗地里议论纷纷,面上却对新处长无比殷勤。

    “三位科长,这件调查案极端重要,且年代久远取证不易,希望你们放下手头工作,全力以赴。”凭借处长的职权,她将全处的力量调动起来。

    科长们面面相觑,处里人手并不宽裕,却要花时间精力去查一个刚刚提拔起来的小少尉,还是二十多年前发生的旧案子。

    林玄的心思又飞回刚刚迫降缅东丛林的那晚,李虎巍告诉她,当兵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寻仇”。

    密枝那“繁花”旅店那夜灵与肉的碰撞,她瞥见了他身背后的文字刺青。天底下哪有这么凑巧之事,那个家族不是早就被毁灭了么?

    军统的办事效率算是中国之最,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三位科长集体用命,虽然得不出最终结论,却还是收集到大量有用资料。

    调查显示,民国十年腊月,一群不知名的日本浪人突袭中国云南边境小村,制造了灭门血案,李虎巍正是那场血案的幸存者。这伙浪人犯下血案之后,跨越边境潜逃往缅甸南坎,被英印当局以非法越境罪名扣留,后来便不知所踪。

    厚厚的档案袋摆在林玄案头,资料内容庞杂,有村民口述,也有警察机关的调查记录。

    “把相关资料封存吧,不要让任何人看到。”她下完这道命令时,已是“双十节”之后的事了。这一天,戴笠再次召见了她,身边还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陆军中将。林玄一眼便认了出来,那是刚刚调任侍从室主任的林蔚。

    确如戴笠所说,最高领袖的近臣大多是信得过的浙江人,林蔚是浙江黄岩人,历任高参,之前还是中国远征军的参谋团团长,所有自重庆发往缅甸的命令都经过他手。理论上,林蔚也是林玄的战时上级。

    “二位也算是本家了,又同在中缅印战区为党国效命,真是缘份呐。”戴笠抚掌大笑,林蔚是光头老儿身边的大红人,这个朋友是值得深交的。

    “林将军,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林玄伸出手去。

    两人双手相握,林蔚的微笑是礼貌性质的,不紧不慢说道:“雨农兄真是幸运,手底下人才济济。林处长,我要恭喜你了,蒋夫人这次去美国,点名要你护卫陪同。”

    她压抑住兴奋神经的勃张,沉着说道:“卑职定当不辱使命,不负党国栽培。”

    “处里的工作先放一放吧,我听说你一到任,新官三把火烧得那帮老家伙个个叫苦。”戴笠这句话,听不出是赞许还是有别的用意。

    林蔚像一具处于警戒状态的探照灯,不停地上下打量她,从发型看到眼神,再到细枝末节的动作。蒋夫人的眼光很准,这是一位难觅缺点的女军人。

    “林处长有身手有胆量,对党国无限忠诚,作为女子陪在蒋夫人身侧也很方便。美国陆军部的飞机已经抵达重庆,不日即将启程。届时要请林处长照料好蒋夫人在美的生活起居,她身体不佳,常年睡不好,这次赴美即是展开外交活动,也是为了医病。”

    林玄掏出笔记,将林蔚交待的重要内容一字不落记录下来。数周之后,飞机轰鸣着挣脱跑道,银色双翼将她带往大洋彼岸那个完全陌生的国度。

    同样是坐飞机,也是坐美国人的飞机,同行的乘客由一群中下层军人换成了领袖夫人,这样的转变让她不禁有些头晕目眩。

    地面上,无数中央要员挥手相送,戴笠那双鹰一般敏锐的目光被无数双平庸的眼睛包围。他轻声提醒身边的林蔚,访美结束之后,让蒋夫人不要太过依赖那位才干容貌兼具的林中校。

    “我观察过她,从纸面履历到现实经历,没有什么问题。”林蔚觉得特务头子疑心病太重,连心腹义女都信不过。

    “林将军,在很多时候,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飞机在欢送人群头顶盘旋了三圈,逐渐加速向东飞去,他潜意识里想要阻止,却已来不及了。

    “有没有问题,回来之后再考验观察一段时间不就知道了?”林蔚目光一直锁牢在机腹之上。

    “嗯,但那也需要合适的机会。”戴笠若有所思,他很少坐飞机,双脚脱离地面就没有安全感。

    机舱里的气氛似乎比机场还要活跃,与一般情报人员的沉默寡言不同,豪斯十分健谈,时常三言两语就把蒋夫人逗得前仰后合。